在暑假期间,实践队员积极投身于校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查实践团队,并前往海南省保亭黎苗文化旅游区对海南黎族纺染织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探索。这次经历不仅丰富了队员的假期生活,还使其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感悟。
在探索该旅游区的过程中,我参观了各式各样的主题博物馆,深入了解了黎族纺染织绣技艺的历史背景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项技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殷时期,经过时代的变迁,黎族纺染织绣技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这项技艺不仅展示了黎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海南黎族纺染织绣技艺分为“纺”、“染”、“织”、“绣”这四大工艺。以天然的染料为基础,通过精湛的纺织和刺绣,将各种图案和纹样融入纺织品当中。一针一线是手工的艺术,也是对生活、自然的诠释,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通过纺染织绣,黎族人民将他们的历史、信仰和价值观念传递给后代,使得本民族文化得以延续和发扬。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肩负的重要责任。这不仅是对历史文脉的尊重,更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坚守和发扬。
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的基础。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将传统的知识、技能、习俗和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在黎苗文化旅游区的入口处,我看到了许多研学团队,其中大部分成员都是中小学生。通过研学活动的开展,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意识到自身的责任,积极投身于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当中。
发扬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推广和弘扬。这不仅要求我们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还要通过各种渠道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些文化遗产。黎族纺染织绣与旅游业的结合是黎族文化发扬的方式之一,也给黎族人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此次我前往的海南保亭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便是将文化与旅游企业紧密结合,共同推动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黎族纺染织绣所制成的手工艺品产生浓厚的兴趣。纺织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受到追捧,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许多的纺织品被出口到国外。在主题博物馆探索之旅中,我有幸遇到一位国际友人。他说着一口地道的中国话,与我并肩参观。期间,他好奇地询问我是否对黎族的纺染织绣这项技艺有所了解。他与我说到,这项技艺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更值得我们用心去体验和学习。我也留意到,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细心欣赏艺术品,还有手机记录下了自己参观的点点滴滴。对于这次的遇见与闲聊,让我心中充满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这也让我明白,在未来的学习中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推广工作中,让更多的人领略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对其的保护。在数字化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许多传统的文化形式和技艺正在面临着逐渐消失的风险。我们应紧跟数字化发展潮流,将数字化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当中。首先我们可以采用数字化技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在与保亭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工作的师傅洽谈中了解到,该旅游区运用数字化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力,积极展开宣传活动,拍摄制作视频,并邀请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网红进行现场直播,以此激发网红效应,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其次,采用数字化技术发展虚拟游览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旅游区建立了官方网站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体验到黎苗文化。虚拟旅游有效的减少了实地参观的人数,减少了因游客过多展馆的文物面临破坏的威胁,文物遗产的保护通过在线游览得以促进。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数字化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大数据的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好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有针对性的指定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通过此次实践,我深入体验到了海南纺染织绣这一非物质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加深了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推广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也会积极投身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的进程当中。(通讯员:苏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