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 扬州市8月10日电(通讯员:虞鑫凯 杜先泽)为进一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及红色文化传承情况,2024年8月10日,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红绸纷染,青叶点缀,挥斥田间几许风光”实践团队兵分两路,分别走进了江苏省常州市青果巷和扬州市夏集村进行实地调研,探索乡村历史发展新路径。
一、追溯过去,深究青果巷历史 青果巷是常州古老街巷之一,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当时船舶云集,是南北果品集散地,沿岸开设备类果品店铺,旧有“千果巷”之称。后运河改道,巷名仍保留。常州方言“千”、“青”难辨,才有了“青果巷”。
图为实践团队合影 周政航 摄
二、走入民间,探寻青果巷现状 团队成员首先对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进行了采访,外地游客王先生告诉团队成员:“青果巷里面文化历史建筑挺多,而且都是免费,慢慢逛一圈能了解当地名人名事,很不错”。本地居民老陈告诉团队成员:“我在这生活了几十年,这里从曾经的老破小变成了一个又能吃又能玩的好地方,如果以后有外地朋友来,我就带他们到这里参观”。
之后,团队成员周政航,虞鑫凯与街区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了交谈,工作人员告诉团队成员:“常州市政府近十年来一直高度重视青果巷的规划发展,三期改造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如今,青果巷已经成为了常州市的著名网红打卡地点,很好地将历史人文和商业现代化结合到了一起”。此外,虞同学还在相关居民的带领下走进了瞿秋白故居,进一步了解瞿秋白前辈的英雄事迹,领略了红色精神在青果巷的传承。
图为红色革命先辈瞿秋白故居 周政航 摄
现在的青果巷街区,呈现出“街贯东西、河襟南北、支巷近景、小弄通幽”的空间格局,古典与潮流兼具。青果巷既有久远历史带来的深厚积淀,也有着普通人家的烟火气息,更不失各种现代化店铺的时尚潮流,是近年来乡村振兴的优秀典范。本地居民有了更好的居住环境,住得好了,外来游客见识到了更美的风景名胜,玩得好了。可以说,常州青果巷真正做到了兼顾各方,让所有人满意,同时还让地区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三、再起征程,建设新时代美丽扬州 李白诗曰:“烟花三月下扬州”,曾经的古城扬州繁华美丽。如今新时代,扬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再起征程。夏集村就是其中的典范,它是扬州市的一个村落,有着古老的历史,人文积淀厚重,郭氏老人独资造桥的佳话流传百年之久。抗日战争年代,爱国华侨林友映抗击日寇,壮烈捐躯,在此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近两年,夏集村开展了集镇面貌提升工程以及庄台人居环境改造工程,各方面发展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村居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为夏集村田间风光 倪浩博 摄
四、引领发展,点燃振兴火花 实践团队中的另一组成员倪浩博,杜先泽来到夏集村后,先采访了当地居民,据当地人老吴说,他一直住在扬州市区,本次是回老家探亲,看到家乡的种种变化,老吴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地,现在确实是变化不小”,老吴开心地说。
随后团队成员又走访了夏集村党群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赵学军告诉团队成员,曾经的夏集村确实经济薄弱,生活环境差,不过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人民的生活环境和水平,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之下,去年该村围绕“美丽宜居乡村”项目以点带面,向全村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图为夏集村党群服务中心内景 倪浩博 摄
调研得结论,实践出真知。本次实践中,团队成员收获颇丰,深深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所带来的社会风貌变化,也不禁赞叹国家政策引领毋庸置疑的正确性。如今,乡村振兴进程在逐步推进,社会问题也被逐步解决,一幅瑰丽的乡村画卷在中华大地上如火如荼地描绘着。
投稿:会计学院 倪浩博
审稿:会计学院 杜先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