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已经从单纯的满足温饱转向了追求品质、营养和口感的多元化。然而,对于沿海居民蓝色食物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的深入了解仍然相对缺乏。日照市作为北方海港城市之一,其沿海居民的饮食消费结构与特征对于研究建立“蓝色粮仓”,缓解粮食危机问题有着重要意义。为此,2025年1月14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耕海牧渔实践队深入东山码头,八河水库,荣成食品展览中心等地,对沿海居民蓝色食物消费特征采用走访调查、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调查研究。
走进蓝色粮仓,开启实践新篇章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远海养殖,农业农村部等 8 部门也印发相关意见,党中央对深远海养殖及 “蓝色粮仓” 建设高度重视。在此政策指引下,实践队队员于寒假伊始接受蓝色粮仓认识培训,明确了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及 “蓝色粮仓”,是实现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路径,培训的目的在于深入探究沿海居民蓝色食物消费的实际状况及背后影响因素 。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蓝色粮仓理论学习。通讯员 周钰晴 供图
借实地调查之风 显露蓝色食物消费蓝色食物涵盖海鲜、海藻等海洋天然食材,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自 2015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 “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 后,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成为趋势,蓝色食物因高营养价值,在满足饮食需求、改善膳食结构方面优势明显。
实践队深入沿海地区,通过走访问谈的方式开展实地调查。结果显示,沿海居民蓝色食物消费频率较高,每周平均 3 - 5 次。鱼类、虾类和蟹类最受欢迎,贝类和海藻类也受一定喜爱。居民消费蓝色食物的主要动机为美味可口和营养价值高,部分居民因 “靠海吃海” 将其作为日常饮食。健康养生、追求新鲜感、习惯和传统等也是影响消费的次要因素。在走访调查中,实践队了解到在购买渠道上,超市、码头和海鲜市场等为主要途径,获取渠道多且便利。

图为实践队员在东山码头调查。通讯员 张业鹏 供图
蓝色浪潮翻涌至,大国粮仓笃信行近年来,自然资源和农业农村(渔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有效保障了各类养殖用海者的合法权益,对于蓝色食物消费的各类因素的调查能够有效呼应渔业的养殖,促进大国蓝色粮仓的建立。 实践队进一步调研影响蓝色食物消费的因素。经济方面,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提高,对高品质蓝色食物需求增加,同时,餐饮业和食品加工业的繁荣为消费提供更多选择与便利。文化方面,蓝色食物作为沿海地区特色食材,融入日常生活,文化传承对居民消费习惯影响深远,老一辈居民视食用蓝色食物为习俗,且追求营养均衡、健康饮食的文化氛围也推动了消费增长。地域与资源方面,沿海地区海洋资源丰富,居民能便捷获取新鲜优质的蓝色食物,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显著,同时,当地政府对于海洋产业的扶持政策也为蓝色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图为实践地点展示。通讯员 周钰晴 供图
通过本次实践,实践队得出沿海居民蓝色食物消费趋势积极向好的结论。这种消费模式不仅有益个人健康,还能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海洋保护。消费呈现高频次、多样化特点,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是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实践队提出建议:加强市场监管与蓝色食物溯源体系的建设,确保蓝色食物的品质与安全;发挥地域资源优势,推动蓝色食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大国蓝色粮仓稳步建设。

图为实践队员合照。通讯员 刘懿萱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