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济宁煤矿区:断腕转型、涅槃重生

发布时间:2025-01-19     阅读

济宁煤矿区:断腕转型、涅槃重生

能源血火,百年激荡。济宁因矿而生、因矿而兴。然而煤矿之于济宁一如身上的湿棉袄——穿着沉、脱了冷。济宁煤矿区,曾作为中国能源版图上的重要坐标,如今正面临着煤矿围城、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多重挑战。济宁破局之路在何方?带着这个问题,2025 年 1 月 13 日至 1 月 18 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乌金焕绿、‘炭’ 寻未来”社会实践队成员奔赴济宁煤矿区及其周边社区,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宣传和实践活动。实践队针对矿区生态破坏现状、居民与煤矿工人的生产生活韧性以及生态修复的认知与成效做了大量调查研究,这些探索与实践将帮助济宁拿掉“煤矿”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实践队成员走访各个煤矿周围的居民区,随机走访居民,开展相关政策及知识的初步宣传工作。通过详细询问当地居民家庭生活情况及对生态修复的认知程度,并与居民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队员们获得了矿区周边居民的真实、宝贵的资料。
走访调查显示,“矿产开发对当地区域的生态环境破坏较为明显,存在次生地质灾害、水污染、土壤侵蚀占用、损毁农民耕地以及危害人的身体健康等诸多问题”这个观点早已被群众认同,然而,居民对于生态恢复的具体政策和技术知之甚少,大家对于生态修复似乎并不感冒,这反映出居民在生态修复意愿上的缺失,这是济宁市乃至所有资源型城市转型都会遇到的难题。
QQ图片20250118212211
图 1唐口调研 供图:赵宇轩
QQ图片20250118212332
图 2居民调研 供图:孙梦涵
随着调查深入,队员们对煤矿工人进行的生产生活韧性调查也有了新进展。通过与工人们的交流,队员们了解到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在现实情况下,工人们对于“煤矿工人”的身份认同感不高,对于自己与所在煤矿的责任感不强;但是他们对工人民主自决有相当大的热情,工人们愿意通过奋斗使得人矿俱兴。这种撕裂让工人们工作只是为了生计,而非贡献与责任。实践队也采访了煤矿区周围非煤矿工人家庭的居民,他们的收入情况相对矿工家庭较低,同时,相比于矿工有稳定的收入,土地塌陷、家庭收入减少等问题对他们的影响更大,政府对他们的扶持相对更少。同矿工一样他们对社区民主有很大热情,但现实并不遂人愿,与他们而言参与过的重大事务决策只有单调的村委会选举,群众的当家作主的积极性没有被很好地激发出来,亦是城市转型的难题。
二、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面对困境,济宁煤矿区并未沉沦,而是积极探索转型之路。在生态修复方面,当地政府和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采取多种措施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一方面,对废弃的矿坑进行蓄水,发展水产养殖业;另一方面,加强水土流失治理,通过植树造林、修建梯田等方法,防止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同时改善区域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此外,还注重对污染的土壤和水体进行修复,采用先进的生物修复技术和化学处理方法,降低污染物的浓度,恢复土壤和水体的生态功能。在产业转型方面,济宁煤矿区积极寻求多元化发展路径。一方面,利用煤炭产业的存量优势,发展煤化工、煤电等下游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煤炭资源的附加值。例如,建设大型煤化工园区,将煤炭转化为甲醇、烯烃等化工产品,不仅提升了经济效益,还减少了对原煤的直接消耗,降低了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如太阳能、风能等,建设光伏电站和风力发电场,逐步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支持。同时,还积极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物流、金融、旅游等,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IMG_256
图 3 塌陷后蓄水用作水产养殖的水塘 供图:刘芊羽
三、成效与展望
经过多年的努力,济宁煤矿区的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曾经荒芜的土地重新披上了绿装,水质逐渐清澈,空气也变得更加清新。产业转型也初见成效,煤化工、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经济结构逐渐优化,对煤炭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然而,转型之路仍然任重道远。未来,济宁煤矿区需要继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生态治理模式,实现生态环境的全面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步伐,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还需要注重社会民生问题的解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让转型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当地群众。总之,济宁煤矿区的转型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相信在各方的协同推进下,济宁煤矿区一定能够摆脱困境,涅槃重生
四、结语
见证者,为见证而来,铭记者,因铭记而生。改革的号角从未停止,济宁的故事仍在谱写,这座曾名为济州的运河古都,将继续用丰厚的过去,滋养熠熠生辉的未来。地下的济宁,夫子还在追寻他的大同世界;地上的济宁,转型的脚步仍在继续。曾经燃烧过的每一颗煤炭、煤矿工人留下的每一滴血汗都将再次照亮济宁的未来。
IMG_256
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地理与旅游学院“乌金焕绿 ‘炭’寻未来”社会实践队合影    供图 :宋博文
 
作者:于志文    来源:乌金焕绿,“”炭”寻未来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古淀沉韵澄泥印,千百年来文化兴
  • 心系农情千万家,节水灌溉促发展
  • 节水灌溉是灌溉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缓解水资源危机和实现高效、精准、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为落实节水灌溉理念,深入学习产业链升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19
  • “炭”寻绿色转型路,共筑持续发展桥
  • 在传统能源行业积极寻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为全面了解济宁煤矿区的绿色转型现状,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2025年1月15日曲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19
  • 心系济宁煤矿区,助力转型促发展
  • 济宁煤矿区作为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多重挑战。为深入了解济宁煤矿区居民、煤矿工人以及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19
  • 济宁煤矿探实情,生态民生共促行
  • 济宁市煤炭发展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煤矿资源。近现代以来,济宁的煤炭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在保障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19
  • 探索传统煤矿,解密绿色发展
  • 在济宁市任城区,葛亭煤矿、济宁二号煤矿、许厂煤矿曾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长期以来,煤矿开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备受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19
  • 济宁煤矿探生态,修复之路共前行
  • 中国青年网济宁1月18日电(通讯员王雨荷)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采空和地表沉陷,往往会导致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地,这些塌陷地不仅破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19
  • 聚焦传统煤矿蝶变,开启城市绿色新程
  • 中国青年网济宁1月18日电(通讯员段博文)济宁市微山县是山东省重要产煤区,其在区域能源稳定和地方经济带动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1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