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许多传统手工艺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困境。木工技艺作为我国古老的传统技艺之一,凝聚着先辈们的匠心与创造力。杜木匠木工非遗馆致力于木工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是我们深入了解这一传统技艺的绝佳窗口。为深入了解杜木匠木工非遗馆的历史、技艺和文化内涵,“生阳隧火”实践队于2015年1月19日在山东省烟台市杜木匠木工非遗展示馆开展了本次木工非遗参观实践活动。
踏入杜木匠木工非遗馆,实践队员仿佛置身于一个木工技艺的艺术殿堂。馆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木工工具,从古老的斧头、锯子到精巧的刨子、凿子,每一件工具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诉说着木工技艺的发展变迁。馆内还展示了众多精美的木工制品,有传统的家具、建筑构件,也有融入现代设计理念的工艺品,精湛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木工技艺,非遗馆内工作人员亲自指导队员们进行了简单的木工制作体验,学习了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各类木材的特性,以及复杂精妙的榫卯结构、雕刻技法等传统木工技艺。从木材的选择、切割,到打磨、组装,每一个步骤都需要高度的专注和耐心。在制作过程中,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含义,哪怕是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影响整个作品的质量。
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也关注到了木工非遗传承面临的诸多困境。一方面,学习木工技艺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过程枯燥且艰苦,年轻人对此兴趣不高;另一方面,现代工业化生产对传统手工木工造成了巨大冲击,市场份额逐渐被挤压。针对这些问题,实践队员与非遗馆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同寻求解决之道。大家认为,加强宣传推广,利用新媒体平台展示木工技艺的魅力,开展木工技艺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的兴趣,同时加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开发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产品,是促进木工非遗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生阳隧火”实践队收获颇丰。在知识层面,实践队深入了解了木工技艺的历史渊源、工艺流程和文化内涵,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在能力方面,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更重要的是,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了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责任感。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实践队员们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积极参与到非遗保与传承的行动中,通过自己的所学所能,为传统木工技艺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让这一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