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2月13日电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科技赋农,助力茶业,筑造绿色农业梦想的号召,近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一叶茶”社会实践队前往日照南湖马陵春茶业有限公司,开展了一场以“科技兴茶探新径,实践赋农筑绿梦”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技术交流和亲身体验,探索科技在茶业中的创新应用,为茶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科技赋农,破解虫害难题在胡宗海经理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们首来到了茶园。胡经理一边带领大家参观茶园,一边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茶园的管理和种植技术等基本情况,并着重强调了科技在茶叶种植中的重要性。胡经理表示道,茶叶的种植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只有不断引入新技术,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才能让茶产业持续发展。
在茶园参观的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们询问到外地虫害的处理问题。胡经理指出,随着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茶叶种植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来自外地的虫害。这些虫害不仅会影响茶叶的生长,还会降低茶叶的品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茶园采用了科学打药的方法,通过监测虫害的种类和数量,选择适当的农药和打药时间,以减少对茶叶的损害。同时,茶园还通过减少春夏季打药次数,降低了人工费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苗木作用,智慧生态循环在茶园中,实践队员们还看到了许多苗木。胡经理介绍,这些苗木在茶园中起到了多重作用。夏季时,苗木可以为茶树提供遮阴,降低茶园的温度,减少茶叶的蒸腾作用,从而提高茶叶的品质。冬季时,苗木则可以起到防风的作用,保护茶树免受寒风的侵袭。此外,苗木的落叶和枝干还可以被打碎后发酵,成为生物肥料,为茶树提供养分。茶园利用夏季修剪下来的苗木枝叶进行发酵处理,制作成一种成本低廉且富含有机质和微生物菌群的生物肥,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茶叶品质有着显著的效果。
在发酵过程中,胡经理特别强调了温度的控制。他介绍,生物菌发酵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一般不能超过70摄氏度。通过控制发酵温度和时间,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生物肥料,为茶树提供全面的养分。
越冬管理,助力茶叶过冬接下来,胡经理谈到了越冬问题。他提到,农民在冬季经常找不到茶叶冻害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茶园采用了越冬水浇水的方法,根据季节性和天气变化来确定浇水时间。大雪前后浇水最为合适,因为此时气温较低、土壤湿度适中,有利于茶树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而倒春寒封冻前浇水则能够降低土壤温度、减少水分蒸发,从而提高茶树的抗寒能力。
以林养茶,打造生态茶园典范除了科学种植和管理外,茶园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马陵春茶业的茶园里种植了许多松树、柏树、紫丁香和兰花等植物。这些植物不仅可以美化茶园的环境,还可以为茶树提供生态支持。通过以林养茶的方式,茶园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以林养茶,即让茶园内的花草树木与茶树形成共生关系。花草树木不仅能够为茶树提供遮阴和防风的作用,还能够吸引天敌昆虫、增加生物多样性。由此,茶园内的生态平衡得到了有效维护,茶叶的品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一叶茶”社会实践队的成员们不仅了解到了以日照绿茶为代表的北方茶叶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创新与突破,也深刻认识到了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未来的茶产业一定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