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学思践悟新思想·洞察45°青年态,共促成长向未来

发布时间:2025-02-23      阅读

洞察“45°青年”态,共促成长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青年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审视青年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随着“45°青年”一词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这一群体的存在也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45°青年”作为一个独特的青年群体,他们的状态与选择,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发展,更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他们既无法像“90°内卷者”那般全身心投入高强度竞争,也难以如“0°躺平者”一样彻底放下追求,这种“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的状态,生发于怎样的生活样态中?又该如何寻求其中的破局之道?

一、实践过程:深入探访“45°青年

 

2025年1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45°青年”发展调研实践队奔赴浙江、湖南、内蒙、江西等地深入调研,访谈18岁-30岁的青年群体,观察“45°青年”背后丰富而复杂的生活图景,关注青年成长与时代发展。

 

1

浙江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实践队队员杜一诺走进统计局办公室,观察体验31岁副主任丁女士的一天,并与其进行交流。丁女士结合自身工作与生活经历,谈及了“45° 青年”在公务员队伍中的表现。她认为在就业压力和生活重担下,“45°人生”是当代年轻人寻求平衡的理性选择。

 

2

湖南

湖南省的调研同样收获颇丰。在株洲市第二中学,实践队队员李璐冰与西交利物浦大学的18岁学生曹博禹交谈。曹博禹分享了大学学习生活中的压力与目标,他认为自己内卷更多,处于60-75度。他认为“45°青年”有平衡工作和休息的优势,但存在面对未来挑战时能力不足的风险。而在长沙市浏阳市金刚镇,实践队队员肖子盈访谈了高中学妹李颖慧,李同学中学期间因心理问题两次休学,本应是高三生却还在高一阶段。李颖慧内心渴望努力,主动向学长姐询问学习经验、购置大量习题册、积极社交、留校自习,可心理状态的不稳定让她时常陷入焦虑、自我怀疑的情绪漩涡,她的案例为研究“45°青年”的心理困境提供了独特视角。

 

 

3

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实践队队员闫枳録与民族中学的青年教师闫老师展开了交流。闫老师认为“45°青年”内心纠结,在学校常见。他从教育工作者角度出发,分析了学生群体中的“45°青年”现象,探讨了其形成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强调学校、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在青年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4

江西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实践队队员徐琳静上海科技大学学生刘女士面对面访谈。刘女士分享了在计算机领域学习和实践的压力,以及对“45°青年”现象的看法。她认为,迷茫和外界环境影响是导致“45°青年”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

 

5

四川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实践队队员周奕旭待入职的王先生进行交流。王先生在求职路上历经波折,从选调生考试失利,到国考、省考不理想,最终进入民营科技公司。他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心理认知和自我定位,将对个人成长的追求置于短期成功之上。他认为自我期望与社会现状的差距是“45°青年”现象形成的主因,同时探讨了该现象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实践队在调研过程中,通过与众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青年的深入交流,收集到了丰富多样的故事和观点。队员们认真聆听每一个声音,详细记录每一个细节,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45°青年”现象。通过梳理这些信息,实践队试图从复杂的表象背后,挖掘出这一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为后续问题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实践总结:“45°青年”的多种样态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青年群体本应是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但“45°青年”却在现实的压力与内心的追求之间徘徊挣扎。总结本次调研中实践队员接触到的青年群体,我们发现他们的“45度”呈现出多种样态,包括学业压力驱动型、职场迷茫探索型和工作家庭平衡型。

 

不同群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产生“45°状态”的直接原因和表现形式上。学业压力驱动型以曹博禹、李颖慧等学生为代表,他们受课程难度、升学竞争和心理调适能力等因素影响,在学业压力下艰难抉择。职场迷茫探索型的典型如王先生,即将踏入职场的他面临着私营企业工作的不稳定,面对不可控因素会短暂躺平,在适应职场与担忧失业的矛盾中对未来感到迷茫。工作家庭平衡型的丁女士和闫某,丁女士作为公务员、闫某作为教师,都面临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他们在工作要求和家庭责任间努力协调,追求事业与家庭的和谐。

 

总之,“45°青年”困境的背后,既有社会竞争激烈、压力过大的因素,有家庭期望与教育方式的影响,也有个人性格、价值观和心理状态的作用。社会对成功的功利定义,让许多青年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找不到努力的意义;心理问题成为部分青年成长路上的绊脚石,阻碍他们持续奋进;缺乏内在动力,使得青年只能在外界压力的推动下被动前行。一旦压力过大或动力不足,就陷入“45°”的尴尬境地。

 

 

三、 践行感悟:如何打破“45°困局”

 

当今时代,社会发展节奏迅疾、充满变数,现实压力纷繁复杂、如影随形。这使得当代青年在奋斗之路上陷入两难:全力“内卷”,却深感力不从心;彻底“躺平”,又难以释怀心中抱负。于是,他们无奈地在“躺平”与“内卷”的两极间摇摆,反复经历希望与失落的交织,最终成为了“45°青年”,以一种折中的姿态应对生活的挑战。

正如丁女士所期望的:“社会应当做的并非‘解决’,而是‘尊重’,即尊重他们对生活方式的探索,更尊重他们做出的选择。社会主体应当作为45°青年的行为的‘引导者’而非‘控制者’出现。”“45°青年”作为社会发展的缩影,反映了青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惑与挑战。我们应给予这一群体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在“卷”与“躺”之间找到平衡,实现自身价值。“百舸争流千帆竞,波涛在后岸在前”,找准平衡,调整心态,45°的人生也许可以不一样。
 

来源 |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45°青年”发展调研实践队
作者:李亭熠、李璐冰、肖子盈、杜一诺、徐琳静、周奕旭、刘白羽、朱诗恬     来源: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45°青年”发展调研实践队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学思践悟新思想·洞察45°青年态,共促成长向未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