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 | 儿童创伤救护培训开课
2025 年 7 月 21 日,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的栾佳慧老师,面向小朋友们组织开展了主题为 “创伤救护基础知识” 的实用技能课程。此次课程旨在提升孩子们面对常见意外伤害时的初步处理能力与安全意识,为他们的安全成长增添一份保障。

课程内容丰富且实用,涵盖了创伤的基本概念。栾佳慧老师清晰地向孩子们阐述了擦伤、割伤、砸伤及扭伤、骨折等常见创伤类型,并着重强调了处理这些创伤的核心原则:首先要确保环境安全,其次要优先止血,还要保护伤口防止污染,以及在必要时及时寻求成人或专业医疗帮助。这些原则如同处理创伤的 “指南针”,为孩子们指明了应对意外伤害的基本方向。
在实操技能环节,栾佳慧老师系统地教授了四种基础包扎技术。环形包扎法可用于固定敷料或处理手腕等均匀部位的小伤;螺旋包扎法适用于手臂、小腿等肢体,要求均匀加压与重叠缠绕;8 字包扎法是专门针对肘部、膝盖、脚跟等关节部位设计的,能兼顾固定与适度活动性;回返包扎法则用于处理手指末端或头部等不规则部位。每种包扎方法,老师都耐心讲解并示范,确保孩子们能理解要领。
此外,课程还详细讲解了骨折与扭伤的初步固定与处理要点,指导孩子们认识到上肢骨折时,可利用杂志、硬纸板、三角巾等进行临时固定。这些贴近生活的固定方法,让孩子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至于手足无措。
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展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参与热情。尤其在分组包扎练习环节,他们踊跃扮演 “救护员” 与 “伤员” 的角色,相互协作认真练习环形包扎与 8 字包扎等技巧。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还能就包扎的松紧度、手法的正确性进行初步的相互观察与调整。通过情景模拟问答,大部分孩子对关键步骤有了清晰认知,比如遇到手腕疑似骨折应保持不动并寻求帮助,脚踝扭伤后要立即停止活动并尝试冰敷等。
总体而言,本次课程有效普及了基础创伤救护知识。孩子们通过亲自动手,初步掌握了核心包扎方法和损伤固定原则,安全意识与应对突发伤情的互助能力得到了切实增强。这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冷静、正确地进行初步处理或有效求助奠定了良好基础,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多了一份从容与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