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atImgID_0#学习民间文学,建造礼仪之邦
学习民间文学,建造礼仪之邦,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杏坛春雨入乡土,犁牛勤耕承乡髓”调研实践小组的梅捷,为了响应时代号召,弘扬湖北传统民间文学,传递孔儒文化中礼的思想,于1月4日对扁担埒村的村民们进行采访和调查来获取人们对于民间文学与礼的了解程度,并且通过播放短视频和讲故事来讲解民间文学与礼的内涵,进行礼文化主题思想的宣传。
在实践之前,梅捷在百度,小红书等平台上寻找有关湖北民间文学和礼的各项资料与视频,并联系了扁担埒村的村书记,询问好了与疫情防控有关的详细内容,并且最后确定了访问时间,在调查中,梅捷通过给被采访者观看湖北民间文学小视频来达到宣传的效果,比如高山流水的故事,黄鹤楼传说等,还分发了调查问卷来让村民们填写,并且发现民众们对于民间文学的热爱程度较高,且大多数人都喜爱学习和了解民间文学,但是他们对于礼文化的了解程度普遍都不高。尤其是在民间文学中找到礼文化内涵的部分。
在《论语》一书中有大量关于礼的记载。这些记载涉及礼的方方面面。包括礼的具体形式、行礼的具体场合、行礼人的身分等等。这种种记载展示了礼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从《论语》中,可以看出,礼在信仰方面,有沟通天人、养生送死的价值;在个人修养方面,有变化气质、涵养行为的作用,在社会功能方面,有维持伦理、规范秩序的意义。在采访过程中,那些被采访的人们就很好的体现了礼的思想文化内涵。他们在接受采访时大多都十分配合并且彬彬有礼,他们本身就是礼的代名词了。而民间文学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散落的宝藏,凝聚着民众世代相传的智慧、经验与情感,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而在挖掘民间文学珍宝的过程中,我们将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此可见,礼与民间文学的重要性与泛用性。
但是通过实践调查,梅捷发现,当今人们对礼的思想观念存有不重视和不了解的情况,很多人甚至说不出一句论语中包含有礼思想的语句,并且人们仅仅把民间文学当做消遣的工具,却忽略了它本身的文化交流价值,而在不同年龄段的人们中,老年人群众对于民间文学的了解程度要明显优于青年与中年,他们大多喜好那种搭台唱戏的形式,而中年人喜好观看网络剧来了解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由劳动人民自主创造的具有文学意义的作品,并通过口口相传流传下来,形成当地的语言文化特色。它既表达了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和习俗习惯,又能体现广大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这些作品中往往还包含广大人民对社会现状、人生观念的态度,对生活情感的自然流露,对审美情趣的体现,对宗教、科学文化的记载等,对后世研究民间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在当下的文艺生态中,民间文学以其鲜活多样的呈现形态,扎根乡土民间,守护精神家园,承载着百姓世世代代传续下来的民间信仰、民风民俗和难以割舍的乡愁情结,不仅成为中华文化的亮丽瑰宝和鲜明标志,也为我国现代文化建构提供了重要给养。在社会现代化转型中,民间文学虽然面临着不小的冲击和挑战,但广大民间文学创作家们以礼敬中华文化传统、关切民族文化命运、续存文化薪火为己任,通过田野调研、抢救保护、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多种方式,增进了全社会对民间文学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广泛共识。民间文学的活化、形象化、民间化,无论是民间的戏曲、故事、音乐、工艺等,都可以用潜移默化的形式滋养未来一代的心灵。“民间文学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它的源远流长,用民间的文艺资源再回馈到民间去,让老百姓受益,这是民间文学最大的价值。”经过调查,梅捷发现人们对于礼与民间文学的联系程度不高,但是这两者有一定的共性和共同发展性,传承和弘扬礼与民间文学,让我们一起努力,传承经典,将华夏大地构建成为礼仪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