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泥水共治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信宜市思贺镇高田村开展社会实践。队伍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利用环境专业相关知识,深入贯彻”绿美广东“宗旨,在信宜思贺镇进行黑臭水体整治。7月22日队伍通过线上直播,让下乡成果汇报“显”奇效,思贺非遗柚子茶“火”出圈。
柚子茶香飘四海,非遗文化薪火传
在璀璨的直播光影中,实践团展开一场关于信宜市思贺镇非遗瑰宝的探秘之旅,首先缓缓铺陈开来的,是那令人垂涎的非遗特产——“柚子茶”的神秘面纱。在生动的讲解中,主播们不仅细腻地勾勒出柚子茶取材的匠心独运与制作工艺的繁复精妙,还化身为穿越时空的信使,将这份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无缝对接。值得一提的是,主播亲自揭秘了柚子茶中蕴含的双重瑰宝——化州橘红与思贺火茶,它们不仅是制作柚子茶的精髓所在,更具有化痰止咳、养生保健的神奇功效。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柚子茶的魅力,主播为观众沏上一壶茶,在品茗过程中将柚子茶的色泽,口感成因娓娓道来。详细的讲解,让信宜思贺那些隐藏在时光深处的优秀非遗文化,得以跨越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的心田。
图为泥水共治实践团成员向观众展示柚子茶。汤均昊 供图
调研治污显成效,支教宣传共筑梦
随后,主播引领观众步入一场由实践团精心筹备的全方位展示盛宴。队员们运用自身专业知识,以泥水共治为核心,深入探索饮用水源与污水排放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通过一集集精心制作的科普视频,他们搭建起知识传递的桥梁,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变得通俗易懂。他们的努力与智慧,不仅凝聚成一项创新的污泥资源化利用方案,更将沉重的污泥转化为轻盈的净水陶粒。这些陶粒宛如绿色使者,投入黑臭水体之中,唤醒了水体的勃勃生机。队员们积极响应“绿美广东”的号召,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信宜思贺乃至更广阔的区域描绘出一幅绿色发展的美好图景,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图为主播与调研组成员对话。汤均昊 供图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团队以环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以及心理健康作为连接的纽带,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既富有教育意义又趣味盎然的课程。这些课程如同一把把钥匙,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引领他们探索未知、拥抱梦想。创意是激发兴趣的最佳催化剂,因此宣传组特别用心地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IP形象。这些形象不仅成为了孩子们的朋友,更是信宜思贺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者,它们承载着古老文化的精髓,跨越时空的限制,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带到了更广阔的舞台上,让更多人得以了解和欣赏。
图为主播朗读支教组成员的朋友圈文案。汤均昊 供图

图为宣传组成员介绍“逐蓝水知”系列科普视频。汤均昊 供图
实践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期望通过新颖的直播汇报模式,生动讲述泥水共治实践团的故事,以此向广大观众展示“百千万工程”的实际行动和显著成果,积极响应绿美广东的号召。实践团将以自身的专业优势推动乡村振兴,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团队相信,借由直播这一现代传播手段,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信宜思贺的魅力,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助力信宜思贺独特的农产品特色,全面激发乡村发展的内在活力与潜力,共同描绘一幅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