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天下行: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作者:刘芷竹 来源:刘芷竹
启程·开启红色之旅
家国天下行实践队的第一站去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的延安革命纪念馆,跟随革命前辈们的脚步回顾那段光辉灿烂的革命岁月,领悟前辈们身上熠熠生辉的革命品质与绵延至今的革命精神。
延安革命纪念馆始建于1950年1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1954年迁往杨家岭原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定名为“延安博物馆”,1955年迁至城内凤凰山麓革命旧址院内,改名为“延安革命纪念馆”,1973年6月迁往王家坪现址。
馆内展出了大量珍贵革命文物、文献和照片,以一千多幅历史照片和八百多件革命文物,主要介绍1937年10月至1948年3月将近12年间,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同时介绍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介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陈列厅采用声光电等现代化表现手法,通过照片、革命文物及雕塑、油画、图表、场景复原等形象,生动再现了党中央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
家国天下行实践队将从这里正式开启为期三天的红色之旅,感受延安这座革命之城的独特魅力。
回首?往昔峥嵘岁月
纪念馆前的广场中巍然竖立着毛主席的青铜像,令人肃然起敬,一睹伟人的风采与英姿。走进纪念馆,迎面看到的是毛主席与其他党中央主要领导、红军战士和延安当地百姓的人物群像,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个年代的故事和传奇。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逐一参观了馆内的各个展厅,再一次走近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
一块块展板、一张张照片、一本本报刊,充分记录了那段光辉岁月里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景象,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斗争精神和革命情怀。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队员还了解到许多关于毛主席的生动有趣、鲜活真实的小故事。毛主席曾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延安窑洞进行了一次著名会谈,史称“窑洞对”。1945年7月,黄炎培来到延安有感而发,希望中国共产党找出一条新路,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支配。毛主席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们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一段关于历史周期律的对话,常常被后人引用为关于政权建设的经典之谈。这些未曾出现在历史书上的历史故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悟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不怕吃苦敢于争先的斗志。
 
在延安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了13个春秋。这13年,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大发展的时期,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并确立在全党指导地位的时期,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期,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纵使时光流逝了八十余年,那段历史仍然不会被人们忘记,它将不断产生新的精神内涵,指引今天的人们前进。
传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延安是革命圣地。延安时期是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养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从1937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延安精神”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风范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就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府,廉洁的政府”。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在这里,人民发自内心唱出了“东方红”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当时的延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面对国民党的封锁,毛泽东同志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部队战时作战,闲时种地。多年下来,红米饭,南瓜汤不但没有将根据地军民饿垮,反而铸就了延安军民的铮铮铁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延安精神”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军的最高领导人,却住的是普通的窑洞,用的是部队配发的木椅、木床。而正是在那张木桌上,毛泽东写出了《论持久战》等大量有远见卓识的政论著作,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让中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也是在延安窑洞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即使生活条件艰苦,外界形势严峻,中国共产党依旧怀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凭借自己的双手在延安开荒拓土,站稳脚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原本呈现在历史书上的静态历史,此刻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让人置身其中,感慨万千。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在这段艰苦岁月中孕育的延安精神,仍然在今天散发着光芒。家国天下行实践队将学习与践行伟大的延安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追寻红色记忆,担负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的重任。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2-08-12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家国天下行: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 家国天下行: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 延安是革命圣地。延安时期是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
  • 社会实践活动 08-12
  • 戏舞龙灯以耀非遗,传承文化以?融冰河
  • 为了传承非遗文化,探寻草把龙灯的魅力,8月4日上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弘梦非遗调研团来到了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非遗文化馆展
  • 社会实践活动 08-11
  • 红色星火点亮八皖大地,使命奋进庚续百年征程
  • 红楼文创上新——十二钗印象发带
  • 红楼文创上新——十二钗印象发带
  • 近日,北京科技大学红楼伫社会调研实践团,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以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为
  • 社会实践活动 08-1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