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建工学子寻访中交三公局、中国港湾之“远”: 建者旷远无疆,惠民深远无息

作者:苏钰洁、赵昊琳 来源: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赴华北社会实践团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为深入感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刻内涵,学习工程建设领域科技自立自强精神,为科技强国战略贡献青春力量,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功科技自立自强,工程强国奋斗有我”实践团赴华北、华中、华南、西北等地寻访学习。
7月5日,华北社会实践团走进北京,探索科技自立自强精神,在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三公局”)、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港湾”)实地感受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的硬实力。

践行国之大策,服务战略工程

中交三公局创建于2004年,是隶属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暨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型国有独资施工企业,曾获鲁班奖4项、詹天佑奖2项、国际桥梁大会最高奖—乔治·理查德森奖2项、牙买加国家年度最佳工程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奖9项、交通部奖项4项、省部级工程建设奖35项等多项荣誉。发展至今,中交三公局正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型、管理型、质量型世界一流企业。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同中交三公局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黄桦峰一起感悟中交三公局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劲筋骨”支撑国家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沿革。
 
图1 实践团赴中交三公局实践学习
为进一步了解行业发展前景和人才培养体系,坚定行业自信,实践团与中交三公局围绕科技自立自强的案例做法和“大国工匠”精神培育等展开调研。中交三公局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晓东以“每一粒砂都是国土,每一段堤都是长城”为主题,深入浅出地向实践团成员们分享中交三公局是如何在20个月内完成几乎不可能的7个南海岛礁建设,不仅是用实践行动诠释南海精神,更是工程科技创新的深刻体现。
图2 实践团赴中交三公局调研
图3张晓东总工程师交流发言
图4 实践团赴中交三公局实践学习

肩负国之重担,坚守海外建设

实践团实地感受中国港湾的建设历史和发展历程,感悟“世界视野”。中国港湾前身是成立于1980年的中国港湾工程公司,积极响应改革开放政策,经过四十多年的战略升级及跨越发展,中国港湾在国家对外港口、船坞、船厂、工业民用建筑等工程建设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
 
图5-1 图5-2实践团赴中国港湾实践学习
在座谈交流环节,中国港湾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助理、校友乐业清谈到,中国港湾作为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对外建设企业,“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展示真实的中国、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国港湾使命在肩、责任重大。作为浙大学子,应有服务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家国情怀。中国港湾人力资源部业务经理、校友李阳谈到,在苏丹撤侨工作中,中国港湾项目基地为撤侨点之一。这是作为大国央企的职责担当,作为中国港湾人,他倍感自豪。校友李飞和孙凤明寄语学弟学妹们珍惜青春、学有所长、眼光长远,秉承大国工匠精神,深耕专业领域。今年春季刚入职中国港湾的校友房欣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为主题分享了入职以来的收获与成长,他也将奔赴秘鲁,扎根钱凯进行锻炼学习。
图6实践团赴中国港湾调研
图7实践团赴中国港湾实践学习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并将科技创新成果更加广泛运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之中。在本次寻访中交三公局、中国港湾过程中,实践团感受路桥建设的科技致远,感受中国路桥在一带一路中惠及海内外民生,全方位、多层次感受中交三公局和中国港湾之“远”。实践团会将中交三公局和中国港湾的“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踏实态度去践行科技自立自强精神,踔厉奋发、迎难而上,以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攀科技探索高峰,为实现交通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图|苏钰洁、赵昊琳
文|苏钰洁、赵昊琳
指导教师:金立乔、王晓萌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12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浙商大学子三下乡| “科技助学,研学育才”——全
  • 滁院学子暑期“三下乡”
  • 滁院学子暑期“三下乡”
  •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实践是思想的真理。为进一步传递温暖,给孤寡老人更多关怀,“赴滁州市养老中心关爱孤寡老人”实践小队在指导老师的
  • 社会实践活动 07-12
  • 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圆梦工程:善思善行 科
  • 假如碉楼会说话:话传统民居,接文化旗帜——长江
  • 躬行向社区,青春绽芳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