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特色农业发展道路 肉鸽园下的“扶贫经济”

作者:梁雯莉 李芷雯 来源:梁雯莉 李芷雯
为深入了解那蓬村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多方面调查当地农业现状,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和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月11日,“同心振乡”团队一行前往阳江市江城区埠场镇那蓬村肉鸽养殖基地进行参观以及实地调查。
据调研团队了解,那蓬村肉鸽养殖基地于2017年6月成立,截至目前,基地里共建有6个鸽棚,鸽棚存栏种鸽4500对,年产肉鸽7.2万只以上,主要繁育着以中山大黄鸽为主的优质肉鸽品种。肉鸽养殖作为那蓬村的扶贫主打特色产业,基地按照“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运营,不断完善硬件设施,持续加强养殖生产管理,形成了“幼鸽、种鸽、肉鸽”的循环生产链。并通过产业项目收益分红+贫困户参与养殖+劳务等方式,带动着那蓬村贫困户脱贫增收。肉鸽养殖基地采用了集中养殖分红、分散养殖助推增收、务工带动农户增收三种形式带动贫困户连年增收。养殖场2020年肉鸽销售额超140万元,贫困户分红12.55万元,105户贫困户249人全部脱贫,完成省定贫困村出列任务。村集体收入由扶贫前0.5万元增加到2020年16.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000元,养殖场取得的丰硕成果助力带领该村贫困户成功完成脱贫致富的最终目标。
队伍跟随那蓬村村干部关剑方的脚步走进肉鸽养殖基地,成排整齐的鸽笼沿着过道匀称分布,供水、配料等设施一应俱全。村干部关剑方在接受调研团队采访中介绍到,目前养殖场内的肉鸽主要销往阳江以及粤西地区,养殖场内虽然肉鸽数量庞大却也需要精心养殖。鸽棚分为养殖棚和放飞棚,肉鸽会在放飞棚进行自由配对,配对成功则会被送进笼子进行照料产蛋。工作人员会将母肉鸽刚产下的蛋放入孵化机中,再调配合适的温度与湿度,孵化出来后新生的肉鸽也会放回鸽笼中让母鸽进行喂养,在日常生活中肉鸽主要以饲料与五谷杂粮为食,经过25-28天的照料后即可对外销售。
在采访中他表示,肉鸽养殖场是珠海市委办扶贫产业项目,在经营困难时所幸受到了当地政府所给予的资金投入、扩建规模等一系列帮助,在疫情过后,养殖场的经济情况得到缓和。肉鸽销售量得到逐步提升,养殖场的村民生活质量稳步上升,肉鸽养殖基地的成功带领着村民在一步步在实现脱贫梦、致富梦。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17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集美大学诚毅学子赴宋元德化窑展示馆开展志愿服务
  • 长安大学三下乡:述往事,思来者
  • 博物馆是连接人与物的纽带,是衔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为了更深入了解晋中市人文历史,2023年7月8日,长安大学材料学院实践团前往山西省
  • 社会实践活动 07-17
  • 华北理工学子三下乡:助力美丽乡村,我们在行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