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三下乡:从榆次老城认识山西

作者:刘易函 来源: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为了更深入了解晋中市文化和历史,体会老城浓厚的历史氛围,2023年7月8日,长安大学材料学院实践团前往榆次老城参观学习。

    榆次老城是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古城旧址上修筑进来的,迄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按照中国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的结晶。榆次老城占地一百万平方米,古建筑群和园林建筑面积六十万平方米,景区建筑气势雄伟,造型优美,色彩绚丽,构造精巧,是一处优秀的以古建艺术为载体的中国城市文化、政治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和民居文化的集结地。其地理位置独特,是晋商旅游黄金线路的起点。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城隍庙景点。城隍庙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榆次城隍庙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由南往北依次为山门、玄鉴楼、乐楼、戏台、显佑殿、寝殿,两侧为钟鼓楼、东西廊房和东西配殿。

    玄鉴楼雄伟壮观,层次鲜明,飞檐翘角,雍容华贵,与乐楼和戏台浑然一体,自然和谐、相得益彰。乐楼的对面就是显佑殿,主供城隍。城隍是古代中国城市的守护神,护城佑民,主掌冥籍之神,是古代汉民族宗教中普通祭祀的重要神袛之一。

 榆次城隍庙是研究宗教体系、建筑艺术和思想文化的历史文化遗产。1996年11月20日,榆次城隍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榆次县衙。在县衙进门处我们见证了戏剧小说中“击鼓鸣冤”“三堂会审”一幕幕经典场景。

 仪门在衙门以北,是礼仪之门,取“有仪可象”之意,南北檐下各悬有匾额一块,上书“晋藩首辅”“古并州治”。它是县衙里等级最高的一座门,有左中右三道门共六扇,中间一道只有新官上任、重大庆典以及迎接重要官员时才会打开,平时衙署工作人员出入走东侧称为“人门”的耳门。仪门以西是分为男牢、女牢和si牢的牢狱,以及供奉狱神亚孻的牢神庙,临近此处被称为“鬼门”的西耳门,只为押送犯人而开。在衙门和仪门之间的院落,还设有赋役房,这是县衙的第一进院落。

穿过仪门,是县衙的第二进院落,院中有县衙的中心建筑——大堂牧爱堂,面阔五楹,进深三间,是县级地方官吏行使权利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之一。大堂前方,甬道中间立着一座名为“戒石坊”的石牌坊,两块戒石碑在牌坊之后,分立在甬道两侧。大堂东西是明清时期州县下设的六个办公机构,即中央六部的地方机构,吏、户、礼在左,兵、刑、工在右。

大堂以北是审理民事纠纷和知县议事的二堂,规模与大堂相比较小,为三间面阔。三堂在它之后,是知县日常办公、批示文件的地方,俗称“签押房”,堂中有一幅康熙帝视察时,御笔亲题并赐予当时的知县祖良才的对联,是榆次县衙的镇衙之宝。

在二、三堂东西的小院子里,还设有巡捕房、县丞院、钱税院、主簿院、典史院等。以北就是知县一家生活起居的后院,四堂和五堂在这里。其中面阔五间,设有前廊的四堂是知县接待客人的地方,五堂则是一座家居的两层楼房。此外,在县衙东路南侧还有酂侯祠、社神祠、衙神庙等祭祀建筑。

榆次老城最引人注目的市楼,它坐落于老城四街的交叉中心,是老城的最高的建筑。整座建筑为木质结构,构思巧妙,风格独具,庄重威严,雕梁画栋,楼檐四角微微趐起,金碧辉煌,气势非凡。市楼是榆次老城商贸繁华的标志性建筑,其瞻上所悬的“天下第一楼”横匾亦是对晋商曾经辉煌真正常的肯定。

后来,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文庙、大成殿和凤鸣书院。漫步在榆次老城的石径上,穿梭在这古色古香雄伟而伟大的建筑群之间,各个建筑斗拱交错、重檐飞翅,组成了庙、市、街景合一的特有的宏伟建筑。
榆次老城把晋中古朴的民俗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赋予老城灵气与生机,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参观榆次老城,我们看到了历史遗留的印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一砖一瓦仿佛都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经年往事。

榆次老城的风貌不仅是晋中人的骄傲,更是全国文化遗产的宝库,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老城的历史文化,让世人见证中华民族的卓越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历史。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17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集美大学诚毅学子赴宋元德化窑展示馆开展志愿服务
  • 长安大学三下乡:述往事,思来者
  • 博物馆是连接人与物的纽带,是衔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为了更深入了解晋中市人文历史,2023年7月8日,长安大学材料学院实践团前往山西省
  • 社会实践活动 07-17
  • 华北理工学子三下乡:助力美丽乡村,我们在行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