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7月17日讯】(通讯员:陈坤 何佳容)2023年7月8日,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会暑期实践团队来到张坊镇乡村振兴非遗就业工坊进行实地调研,在文化志愿者李锋老师和工坊负责人刘兰的带领下参观了初步改造后的非遗就业工坊。

图为张坊镇乡村振兴非遗就业工坊
张坊镇乡村振兴非遗就业工坊的前身是上洪完全小学,调研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关于这所小学的“前世今生”。上洪完全小学坐落在已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首道的家乡,这里是他老人家幼年读书的母校。该校创办于1950年,原名上高完小,2005年搬迁至原上洪中学校区授课(上洪社区将军寨组),陪伴一届又一届上洪小朋友度过了他们的小学时光。2023年年初,上洪小学全体师生搬迁至新校区,将军寨组校区便圆满完成了一个历史阶段的使命。
因此,张坊镇开始探索乡村闲置空间的有效活化途径,引进社会力量将闲置的上洪完全小学校舍建设为乡村振兴非遗就业工坊。将非遗保护与资源活化相结合,集中展示张坊乃至浏阳、湖南的代表性非遗项目,包括浏阳手工竹纸制作技艺、浏阳油纸伞、浏阳木活字印刷术、浏阳夏布、浏阳砂罐制作技艺以及纸影戏影偶制作技艺和大巧五色织染艺术等。

图为改造前的非遗就业工坊

图为初步改造后的非遗就业工坊
今年7月份,张坊镇乡村振兴非遗就业工坊做了一期针对上洪村小朋友的公益暑期夏令营,意在带动小朋友去认识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通过孩子再去影响家长,带动闲居在家的父母参与到乡村研学老师的培养计划中来,希望未来能由他们自己实现非遗在地转化和在家就业。目前工坊对外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非遗生产展示环节,恢复原生态的生产环节和场景更真实地呈现出各项传统技艺的制作过程;第二,打造展陈的空间,更加系统完善的介绍非遗项目和乡村非遗特色;第三,非遗+研学,针对各类研学群体设计策划不同的研学活动,丰富研学内容。

图为正在参加暑期夏令营的上洪村小朋友们
实践团从对工坊负责人刘兰的采访中了解到,非遗就业工坊设立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复制放大道官冲非遗在地活态保护传承的发展模式,盘活原上洪小学校区闲置资源,继续深入地做非遗的在地活态保护。刘兰提到,道官冲是一个自然村落,因此承载能力有限,希望未来工坊能够提供一个更大的舞台,在基层组织引领下,融入生产、活动展览、研学文旅、文创设计等,从文化、产业、人才、生态、组织五个方面着力,带动和吸引更多的村民加入进来,以非遗保护传承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非遗就业工坊的设立标志着张坊镇在非遗传承与文创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座工坊将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为游客提供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空间。相信在非遗就业工坊的带动下,张坊镇的非遗生态将在更广阔的领域得到传承和发扬。

图为实践团在张坊镇非遗就业工坊门前合影留念
文字/陈坤 程诺 图片/刘兰 指导老师/刘文海 张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