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学子三下乡:红色记忆入人心,爱国精神永流传

作者:唐谦,龚成宇 来源:原创

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南京8月23日电(通讯员 唐谦 龚成宇)

      2023年暑假,为响应国家“三下乡”的号召,我校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小组来到贵州省遵义市,参观了四渡赤水纪念馆,探访真实的红色遗迹,感受当地民情,追溯红色记忆,体悟红色精神。

  在前往“四渡赤水”这段红色历史的发生地之前,小组成员们就已经对这段历史及其相关的故事做了充实具体的了解,对这段历史的发生背景和带来的战略价值有了比较详实的知识做储备。同时,小组成员也对实践活动的目的地做了详细的路线规划,综合考虑了各种交通方式的优劣,并依据红军“四渡赤水”的“四渡”路线图,决定了完整的出行路线。

  沿着赤水河边,我们缓步前行,如今的赤水很美,红色的风采点缀在青山绿水里。不同于以往的泥路,我们踏着如今的水泥路,一道一道地看着眼前的赤水回忆。在我们亲身经历了这条路线后,走进了四渡赤水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重点介绍了四渡赤水战役的全过程,特别是“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的战争史,彰显了四渡赤水战役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崇高地位。我们驻于毛泽东同志的雕塑前,惊叹于世间罕见的天才战略家布下的这道惊天大棋。三万打四十万,常人想都不敢想,却在毛泽东同志的一手操控之下,使得红军由被动变为主动,脱离困境。小组成员龚成宇说到他曾在《四渡赤水》电影中了解过这场战斗,其中毛泽东同志的谋略中最奇的一字便是“佯”,发送伪电报,佯攻古蔺,佯攻叙永,假搭浮桥,扰乱了蒋介石的判断,最后绕路而行,出奇制胜。小组成员们这才真切地感受到毛泽东同志在战略上的伟大成就。

  同样,这次战争的胜利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筑成的。四渡赤水不尽是拉扯,也有不少关键战役,那都是决定整局生死的战役。其中,娄山关一役最为艰险,夺下这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让毛泽东同志诵下了那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小组成员焦畅不禁问道,若我们踩在那片险峻的山地之上,是否还会有如此勇气不顾危险地向上冲去,夺得娄山关?一阵沉默后,组长徐可嘉坚定地回答道,肯定会的,为了拯救这个多难的祖国,为了中国百姓的幸福,必然会满怀热血,用生命去博一个美好的未来。在一幅幅黑白照片前,在一句句文字的字里行间,在一件件陈年旧物的斑斑锈迹之上,仿佛当年红军战士们英勇渡河的飒爽英姿如在眼前。我不禁思考,在中国,为何“爱国”一词情感如此强烈?“团结”一词为何可以说是中国人的标配?我想,是因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拥有着大好河山下英魂的力量,是因为中国人红色信仰下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而这一切,在这场四渡赤水的战役中都有展现。

  通过此次见闻,小组成员充分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矢志不移坚定奋斗的勇气和信念,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深刻体会到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魅力所在。小组成员被纪念馆中所展现的浓厚爱国之情所感染,对老一辈革命奋斗者的敬佩之意油然而生。纵然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已经远去,我们仍需要坚持党的领导,铭记艰苦奋斗的红色岁月,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以青年之力建设青春中国,以新时代接力者的高要求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以饱满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奋斗。

  这条赤水河下,是追忆,是筑基;赤水河上,是梦想,是未来。

  当我们迈出纪念馆的时候,有一群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纪念馆,我想,这也一定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

  什么颜色的种子?红色。


图为赤水丙安古镇

图为突破乌江雕像

图为组员合影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23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南邮学子三下乡:红色记忆入人心,爱国精神永流传
  • 徽程学子三下乡:关爱留守,大手拉小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