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桂林理工大学:寻觅乡土文化 走进新时代乡村振兴

作者:廖欣 来源: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精神,引领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学院“乡村振兴向未来,红色引领筑青春”乡村振兴社会实践综合服务实践团深入桂林市全州县、灌阳县乡村进行调研,挖掘基层治理智慧,寻觅乡土文化,讲好发展故事,厚植知农爱农为农情怀、练就强农兴农助农本领,激发商院青年关于乡村振兴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毛竹山村:小葡萄串起大梦想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毛竹山村位于县城以西13公里。目前,毛竹山村重点发展葡萄种植业,葡萄种植300余亩,全村46户,家家都有葡萄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5万多元。毛竹山村在“党小组+理事会+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下,打造了“红+绿”乡村旅游品牌。近年来,毛竹山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营林造林430亩,发展葡萄采摘体验、农业观光旅游,促进村庄美和环境美有机融合。“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梦想已经在这里成为现实。团队成员来到毛竹山村,了解其发展现状,深入探究“党小组+”模式的效用。

神农稻博园:感受禾下乘凉梦
走进灌阳县“神农稻博园”水稻(核心)示范区,一派穰穰满家的景象。该示范区是袁隆平院士1000公斤高产攻关基地之一,总面积30000亩,其中核心区3000亩、拓展区6000亩,辐射区21000亩。据了解,“神农稻博园”示范区在产业发展上采用“超级稻+再生稻+绿肥”种植模式,推广绿色防控、水气平衡、配方施肥等新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实践团成员进一步深入调研,同时被神农稻博园的美景所深深吸引,发挥自身的优势,拍摄照片与视频,收集宣传素材,通过推广宣传视频促进示范基地的旅游发展,进一步提升其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更好地助力当地乡村产业发展更上一层台阶。

“厚植爱农情怀”,广大青年要深入基层,用脚步丈量祖国土地。“练就兴农本领”,广大青年要努力学习,用知识赋能乡村振兴。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让青春在强农强国的道路上绽放绚丽之花。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31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神奇的魔法管道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团委学
  • 寻信之旅,携香而归 ——物理学院团委学生会服务
  • 肇事电荷逃逸,蛋仔究静电真相 ——华南师范大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