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开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之年。为引导青年在新征程中找准定位,自觉肩负起使命担当,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出青春力量,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惜峥嵘岁月,感繁荣国家”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8月初,团队成员走访南京各地,聚焦城市变化和人民幸福指数,探寻中国式现代化下的城市新图景。
南京,是历史文化的古城,也是现代发展的新城。成员们追根溯源,查找历史资料,带着老照片来到了南京地标性建筑:夫子庙、挹江门、石象路等地。走入夫子庙,引入眼帘的是传承千年的历史古迹,这里原汁原味地呈现着南京古建筑文化和特色文化活动。经过岁月的洗礼,历史的沉淀,夫子庙散发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滋养着当地人民也吸引着外来游客。近年来,秦淮风光带景区入选“非遗旅游景区”,非遗和文创产品相结合,文化愈发生动起来,传承也逐步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古今同框,成员们明显感受到时代在不断发展,文化在新时代中焕发新生。
如果说夫子庙凝聚着古韵,那么老下关即见证着历史。挹江门是旧时连通南京主城和下关码头的重要通道。它曾亲历战火纷飞,重建、修缮与更新,最后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如今,32路公交依然会准时穿过挹江门城门洞,成员们重走这段路时,见现在亦是见过去。沧桑斑驳的城砖,古老蜿蜒的城墙,放眼望去,周围发展巨变,蓬勃向上,生生不息。
石象路是南京的标志性封建之一。翻看过去的照片,从前这里大片荒芜,庄重肃穆。成员们讨论着自己成长过程中看到的变化,不禁感叹,在这里,当历史与四季相遇,南京就美成了金陵,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地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文化为风景赋能,最美600米在年轮上刻下时光的痕迹。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时代化的亲历者、见证者,成员们看到了南京在中国式现代化下的新生面貌,城市实时地改革创新,在保留历史古韵的同时,注重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前列。大家因此次实践活动,对城市记忆更加深刻。历史和文化不只是一个静止的存在,它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出来,成员们意识到在新征程中全民参与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观察、探寻、记录、体会。因为青春,我们充满无限可能,在新征程上,只有找准属于我们的定位,不断学习,增长才干,源源不断地为时代注入青春力量,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通讯员 邵文佳)
图为过去的夫子庙 图源:公众号 秦淮发布
图为2023年夫子庙
图为挹江门 图源来自:网络
图为2023年挹江门
图为80年代石象路 图源来自:网络
图为2023年石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