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三下乡:非遗泥塑正传承,美丽乡村在振兴

作者:张佳昕 来源: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八月的清风吹过重重山岗,吹到了泥塑之乡,作为曲阜师范大学“绿野传薪火,犁牛助振兴”实践队员,我在2023年8月10日来到了山东潍坊高密聂家庄,高密“四宝之一”泥老虎的家乡,跟随聂家庄泥塑第22代传承人聂鹏老师认识泥塑的历史与发展,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泥老虎的独特魅力,了解到泥老虎的制作材料与工艺,以“非遗+乡村振兴”的方式,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泥老虎”变为了“金老虎”
“小孩小孩你别哭,你爹去了登州府,花啦棒,泥老虎,咕嘎咕嘎二毛五。”泥老虎的民谣在我的耳边响起,充满了欢声笑语,在这里的孩子,家家都有泥老虎,从大到小,排一串,泥老虎咧着嘴,两只大眼睛圆溜溜,精气神儿十足,肚子里有个哨,头部和尾部一推一拉,这个泥老虎就变成了一只会叫的泥老虎。
聂家庄一家一户基本都会做泥老虎,聂家庄泥塑专业合作社统一泥塑制作材料、制作标准,如今,一家家小作坊成为了一家家小工厂,这里的人都说:“泥老虎、土老虎,能致富便是好老虎”,“泥老虎”也成为了聂家庄发展的底气和动力,切切实实将“泥疙瘩”变成了“金疙瘩”,将“泥老虎”变成了“金老虎”,进一步实现了乡村振兴。
图为各种各样的泥老虎。张佳昕 供图
“创新+传承”助力振兴
代代相传的制作工艺,创新制作材料,创新泥老虎样式,吸引更多人们关注到泥老虎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是泥老虎产业的发展路径。我走近细细观看,鲜艳的用色,独特的外形轮廓,还是熟悉的模样,感受终究是不同了,不再仅仅关注泥老虎的响声,更惊艳于颜色的巧妙结合,显示出它独具的美感。
聂鹏老师向我介绍了泥老虎的创新点,用丙烯颜料代替了传统的矿物原料,不易掉色,还有一公一母的一对泥老虎,泥老虎的额头上画着“王”字为公老虎,画着蝙蝠为母老虎。泥老虎的着色也进行了创新,传统泥老虎以白色为底,现在有了以金色为底,泥老虎的五官图案也有些许变化,有了眼睫毛、双眼皮等等。泥老虎也与时俱进,有了志愿者泥老虎,泥老虎有颇多寓意,有日进斗金、恭喜发财、平安等,丰富了泥老虎的寓意和内涵。泥老虎是文化瑰宝,保护、传承、发展、创新,我在这里看到了文化的延续,被聂家庄一代代传承人的坚持触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一代代的传承,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其中保有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聂家庄泥老虎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聂家庄的乡村振兴,通过全力搭建平台抱团发展,发展集体经济,通过“非遗+互联网”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们认识非遗、了解非遗,增强文化认同感,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传统泥老虎。张佳昕 供图
乡村振兴“如虎添翼”
“销路逐渐拓宽,我真希望村里人能够拾起这门老手艺,一起将泥老虎发展起来,让小小的泥老虎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挥作用。”泥塑传承人聂鹏说。制作泥老虎,发展特色产业,我真心希望小小的泥老虎可以永远地传承下去,希望小小的泥老虎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助力。
图为泥塑传承人聂鹏为实践队员讲解泥塑制作工艺。张佳昕 供图
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我走进了泥塑之乡聂家庄,感受了传承400多年的泥塑文化,看到了“泥老虎”变为了带领当地人致富的“金老虎”,也了解到了会叫的泥老虎的制作工艺,希望小小的泥老虎可以走得更远,也希望乡村振兴可以“如虎添翼”。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19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曲园学子三下乡:非遗泥塑正传承,美丽乡村在振兴
  • 李湘的大学生职业规划社会实践
  • 滁州学院: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
  • 滁州学院: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
  • 为积极响应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进一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创造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的氛围,滁州学院地理与信息学院“关爱
  • 大学社会实践 08-19
  • 以“寰宇穰穰,稷禾泱泱”为主题的农耕文化校园调
  • 寻访非遗文化,感悟古色魅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