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安徽六安茶谷,唱响大山茶歌

作者:李宇彤 来源:“茶音绕梁”小队
    以青春力量走进实地助力当地特色茶旅融合发展,在广阔的乡村振兴舞台上书写青春答卷。7月20日,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组建“茶音绕梁”三下乡暑期调研团队,来到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六安油坊店乡,积极开展调研活动,探寻茶叶原产地,来到龙头企业亲身体验制茶过程,走访茶农了解农村发展现况,采访非遗传承人,以期寻找民歌文化传承与发扬方法,提升茶歌文化的商业价值,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安西茶谷旁响洪甸水库上的吊桥
       本次实践活动团队参观了茶园、茶叶展馆、制茶公司,有幸来到了西茶谷附近茶农集中居住的地方。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四面环山,依傍水库,翠绿的茶垄随着高低起伏的山势绵延开来,峻峭的山峰层峦叠嶂,壮丽的景色令人震撼。据调查走访得知,六安茶谷茶叶主题公园位于油坊店乡面冲村,占地面积约6000亩,茶园面积3500亩。茶叶主题公园以生态、绿色、休闲、体验、养生、产业为根本,以六安茶谷建设为核心,环绕着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村面冲村。
       团队成员同当地茶农开展深入的交流。农户们在20世纪50年代开辟近千亩齐山小叶种老茶园,精心呵护,坚持人工除草、剪枝,施用农家肥,确保茶叶品质。谷雨前后是采摘的黄金时间,农户们格外忙碌,将自己山头上的菜叶采摘并收集后,将最新鲜的茶叶尖卖给专门收购的企业。旅游业的兴盛也为茶农带来了经济上的效益。金寨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茶产业扶贫工程,积极探索茶产业发展新路子,全县县茶园面积由2012年的3.5万亩增加到2019年的12.5万亩,年产干茶1.5万吨,综合产值达到30亿元。
图为实践队伍成员在采访于在为茶叶锄杂草的茶农们
      在参观美景时团队发现,尽管有很多农户在茶山上劳作,但整个山谷却只有大自然的声音——鸟儿的鸣叫与潺潺的溪流声,十分宁静和谐。但团队也很快意识,茶歌文化在这里似乎并不普及。在采访时当团队问及茶歌文化时,多数茶农表示并不了解,平日在茶山上锄草已经非常疲惫,没有余力唱茶歌。一位奶奶表示,只有大型旅行团来访或者视察时,喇叭里才会播放一些经典民歌,或者举行文化节会有专业歌手演唱茶歌,参与活动的群众也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唱的采茶歌曲和演唱形式也都比较固定和单一,平日里更是接触不到。由此可见茶歌文化在这里似乎只起到了“装点门面”的作用,与民众的生活相离甚远,受众群体也被年龄所限制,茶歌文化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图为实践队伍成员在采访于西茶谷居住的茶农们
       不可否认,茶歌的传承面临挑战,需要政府、学者、文化机构和社区的共同努力,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在这个具有独特茶园文化的地区,团队也根据当地现状设想了一些方法,以保护和发扬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促进茶叶经济的发展。
图为西茶谷的自建房
       首先,在金寨文化馆建立有关茶歌档案室,收集并记录茶歌文化的历史、发展和特点,将各种相关信息以数字媒体的方式储存,便于感兴趣的人观看茶歌表演视频、查阅相关资料。其次,拓宽茶文化景点,带领民众拜访当地的茶园、茶叶加工厂或者茶文化博物馆等,了解茶叶的生产过程、制作工艺和茶文化的传承历史。向民众多多普及茶歌文化,并设置课程传授一些常见的茶歌曲目和唱法,吸引广大民众学习。并且尽可能多举行茶歌表演活动,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茶歌,或者通过与乡村劳作地区的老人交流等方式来加深人们对茶歌文化的了解。自发组织茶歌队伍,让民众能亲身参与到茶歌文化的传唱中。传承茶歌文化,需要吸引更多人关注茶歌,推广学习茶歌的唱法和编曲,借助自媒体创新茶歌曲目。总之,要在乡村劳作地区更好地融入茶歌文化,需要主动了解、参与和传承茶歌文化,积极与茶文化爱好者建立联系,并参与茶歌相关的活动和表演,与乡村劳作地区的人们一起体验和分享茶歌文化的魅力。

撰稿人:李宇彤
通讯员:贾梦薇
拍摄:李宇彤 姜娟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22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河海大学“乡村振兴,寻迹金寨”发展成就观察团赴
  • 访聚中高端企业 擎画财税数字化蓝图
  • 为了深入研究企业数字化现状以及政府的数字化治理,南京财经大学“数字财税”小队前往南京部分中高端企业开启暑期调研和采访。
  • 大学社会实践 08-22
  • 西安财经大学三下乡队伍深入参观商洛市众诚中药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