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8月5日,重庆大学青翼实践团来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的展览馆对唐卡艺术开展文化调研。通过采访康巴郎卡杰唐卡非遗传承人贡呷尼玛老师、欣赏多幅著名唐卡作品和亲身体验唐卡特色纹样绘制,深入探索唐卡的创作目的、创作内容、创作过程等和传承情况,以期促进汉藏民族间的绘画艺术交流互鉴,推动康巴地区唐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正文:
唐卡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制作一幅唐卡短则半年,长则需要十余年。
在康定市文旅局,重庆大学青翼实践团见到了正在作画的唐卡非遗传承人贡呷尼玛老师。贡呷尼玛老师幼时即与唐卡结缘,数十年来他苦心钻研唐卡绘画,曾凭借优秀的唐卡作品获得多个奖项。贡呷尼玛老师向实践团成员们十分热情地介绍了康定地区唐卡艺术的发展历史和唐卡常见的绘画题材,并且介绍了展厅里的唐卡作品,向大家阐释唐卡的题材寓意。
经过贡呷尼玛老师的讲解,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唐卡起源于壁画,是藏地一种用彩缎装裱后悬挂起来的卷轴画。佛教神明和法器是常见的宗教题材,如莲花生大士、度母、菩萨、金轮等,这些图腾往往有护法辟邪、祈祷吉运的寓意。
图为贡呷尼玛老师为青翼实践团讲解唐卡绘画内容。康磊 供图
接着,贡呷尼玛老师以他正在制作的唐卡作品为例讲解唐卡的创作过程,期间他抽取了几盒矿石颜料,向团队成员们介绍青金石、绿松石等昂贵矿石颜料的研磨制作,贡呷尼玛老师说道“我们使用了一种独特的深浅色叠加技法,先涂浅色,再涂深色,利用颜色自然扩散的特性形成丰富的层次。另外,还会用细毛笔蘸深色颜料在浅色背景上进行点缀,以增加细节和立体感。”随后,贡嘎老师还亲自示范了颜料粉刷渐变的技巧。在绘制时他强调,“为了增强颜料对布料的附着力和耐久性,通常会加入牛胶作为媒介。直接加水虽然可以稀释颜料,但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附着效果,因此,我们更倾向于使用牛胶等专用媒介。”
图为贡呷尼玛老师制作唐卡所用颜料。李思雨 供图
在贡呷尼玛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们体验了唐卡纹样——“文殊宝剑”的绘制。为了教会队员们绘画较为复杂的卷纹和火焰纹,老师手把手地指导打线、走笔、转笔等专业手法,尼玛老师的精湛技艺令团队成员们赞叹不已。队员们手执碳铅,垂手描绘起宝剑的形象,在一笔一画的起落中,认识唐卡绘画运笔的特殊性和多样性。
图为贡呷尼玛老师指导青翼实践团成员绘制唐卡图样。康磊 供图
唐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政策、宣传、群众和以贡呷尼玛为代表的唐卡非遗传承人多方发力,久久为功,相信康定地方唐卡艺术的发展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精彩。“希望唐卡绘画能够被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能够面向大众传承与发展。”面对唐卡艺术的未来,贡呷尼玛老师充满期望。
通讯员 熊世永 宋奕麟
2024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