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并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旨在拓宽食物来源渠道,不仅要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为探究沿海地区居民蓝色食物的消费特征和影响因素,曲阜师范大学耕海牧渔实践队于1月15日至1月16日期间前往山东省日照市沿海地区,就沿海地区居民对于蓝色食物看法以及消费习惯等问题进行实地调研,旨在进一步了解沿海地区居民蓝色食物消费现状以及传播“大食物观”理念。
进行精密筹划,做好充足准备为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曲阜师范大学耕海牧渔实践队于1月10日就本次社会实践的核心内容与目标组织召开线下筹备会议,旨在介绍本次社会实践的主题、流程及意义。在会议上,队员们围绕实践计划积极发表个人见解,共同探讨并细化了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1月14日,实践队全体成员再次集结,共同开展了关于蓝色食物与 “大食物观” 相关知识的学习研讨,同时明确了每位队员在后续实践中对于传播和推广蓝色食物知识、践行 “大食物观” 理念的具体活动任务。会议期间,队长对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做了进一步的补充说明,其中特别强调了安全的重要性,提醒所有队员在实践活动中务必确保个人安全,做到既严谨认真又安全有序。

图为实践队队员共同商讨具体实践计划。通讯员 张孜硕 供图
集体有序走访,实地深度调研为保证问卷走访工作的顺利进行,队员们在实践开始前进行了周密的分工部署,并于1月15日和1月16日分别进行了两次集体实践活动。1月15日,实践队员们在张家台码头进行了沿海居民蓝色食物消费特征的问卷调查。在对沿海居民的访谈过程中,实践队员们发现沿海居民更加倾向于在码头购买蓝色食物,并且对蓝色食物的产地与新鲜度有严格要求。其中,多数码头居民,特别是捕鱼从业者,他们向实践队员表示:“蓝色食物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蓝色食物还是占有很高比重的。”
1月16日,实践队员们前往保利广场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在保利广场,队员们主要采访了年轻居民群体,他们普遍对蓝色食物有着更为深入的认识。部分受访者表示,家中蓝色食物多购自超市或海鲜市场,对于蓝色食物的新鲜程度同样也有较高要求。当被问到对于蓝色食物的看法时,在日照居住的孙女士告诉实践队员:“在我眼里,蓝色食物主要就是水产品,基本上是想吃的时候就去买点。”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发现长期以来水产品的营养价值被严重低估,大多数消费者很少关注其营养成分。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讯员 赵昌远 供图
线上科普讲解,传播“大食物观”实践队员在开展问卷访谈的过程中还发现部分居民对蓝色食物并不了解,对“大食物观”更是认知有限。鉴于此,1月17日,队员们通过线上会议形式举办了一场“大食物观与国民营养健康”科普活动。活动通过讲解“蓝色食物”和“大食物观”的内涵,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此次科普反响热烈,参与本次科普活动的刘女士表示:“这次线上科普活动让我开始有意识的进行每日三餐的食物选择,并且开始重视养一日三餐均衡膳食。”不仅如此,实践队员们在讲解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于“大食物观”的理解。

图为学生参加线上科普会议。通讯员 赵昌远 供图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对山东省日照市沿海地区居民蓝色食物的消费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实地走访过程中,队员们发现沿海地区部分居民对于蓝色食物和“大食物观”的认知有限,“大食物观”的理念并未全面的融入到居民的膳食观念中。“大食物观与国民营养健康”科普活动的举行,不仅让人们认识和了解蓝色食物和“大食物观”与均衡膳食、健康饮食之间的关系,也加深的实践队员对于蓝色食物和“大食物观”的理解。耕海牧渔实践队日后将继续走访、思考和实践,为“大食物观”理念的传播以及蓝色食物助力沿海地区居民健康均衡饮食贡献绵薄之力。

图为实践队员集体合影。通讯员 张孜硕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