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振兴显动力,救死扶伤医者行
发布时间:2025-01-25 阅读:
大国泱泱,文化无疆,非遗作为历史的见证,连接过去与未来,承载地域特色、民族情感与文化认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非遗成为了激活乡村活力、促进经济多元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为探究“中医疗法”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探索非遗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曲阜师范大学非遗探查实践队于2025年1月17日于山东省淄博市田氏正骨疗法博物馆开展了一场探究“非遗振兴,正骨先行”的社会实践。
中医圣手创先河,正骨传奇永流传
田氏正骨疗法源远流长,清朝道光年间,初代先祖田殿举目睹乡邻骨折伤痛之苦,凭借对人体骨骼经络的天赋悟性与不懈钻研,初创正骨之法。他行走乡间,以灵巧双手、精准手法为伤者复位固定,辅以秘制膏药,救无数人于伤痛困境,声名渐起。民国乱世,第二代传人田淑玢在炮火纷飞中坚守医道,将家族技艺淬炼升华,为军队、百姓正骨疗伤,成为百姓心中希望灯塔,时称“和义共仰、治骨神仙”。后代传人田承福创办“瑞生堂”,田氏骨科中医世家进入综合性医疗开端。新中国成立后,传人田茂恒打破家族传男局限,广纳门徒,对接骨膏药组方和制作工艺大胆创新,配方中药增加到180多味,临床疗效获得突破性提高,治疗范围从骨伤扩展到骨刺、腰椎间盘突出、颈肩腰腿疼等领域。
田氏正骨正凭其确切疗效,从淄博一隅走向山东大地,为众多医院提供技术借鉴,其学术论文发表推广,让古老技艺绽放在现代医学舞台,泽被四方,正骨传奇也在时代浪潮中续写辉煌,持续护佑民众骨骼健康。
追根溯源馆中行,精研古法技间成
实践队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博物馆二楼,在展示柜中陈列着羊角、虎掌、人参、三七、乌骨、陈皮等药材,佛手、人参须等药材浸泡在药剂中,红景天、灵芝、锁阳、当归、何首乌等陆生生物类药材,海马、玳瑁鳖甲、珊瑚、海狗肾、海燕、海马等海洋生物类中药,钟乳石、龙骨等矿石类、骨骼类药物依次摆放在柜中,馆中央有一座高两米的药柜,共六层,一层十二个抽屉,各抽屉分三种药材,共1296种药材。馆内放有田氏先辈称药熬药雕塑,另有年代久远的医书典籍、泛黄的处方笺、古朴的正骨器具错落陈列,墙上挂着一幅幅老照片,记录着田氏先辈们背着药箱、走村串巷治病救人的身影。从《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到现代开具的药方,不用开刀、仅凭双手与自制药剂就能让伤者恢复如初的神奇技法,使田氏正骨在淄博当地声名远扬,百姓口口相传“伤筋断骨,找田氏”。
坚守传承之底蕴,续写荣光耀杏林
实践队员有幸采访到博物馆馆长,他眼中满是对正骨技艺的自豪与责任。“夹板,选料、打磨、塑形皆有讲究,贴合人体骨骼曲线,能固定伤处又不妨碍气血流通,这都是几代人智慧结晶。药材炮制亦是同理,田氏正骨秘方里,草药采摘季候、晾晒时长、配伍比例分毫差错不得,差之毫厘则药效全无”,馆长说道,许多外省的人闻名而来,田氏正骨也在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在他的带领下,实践队员目睹了田氏正骨传人施治一位腿关节扭伤的患者,田院长先用手轻轻触摸、按压关节处,凭借指尖敏锐触感精准判断骨骼错位情况,之后双手上下揉搓患者关节,猛地一拉一推,只听轻微“咔哒”声,错位瞬间复位,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患者紧皱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随后,敷上田氏秘制龙凤接骨膏,膏药通体黑亮浓稠,散发着淡淡草药香,由几十味药材按比例熬炼而成,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奇效。田院长边操作边说道“人体骨骼如同精密榫卯,正骨师就是修复工匠,既要懂力学原理巧妙施力,又需深谙药理辅助康复,身心兼治方为良医。
正骨精魂恒久远,世代相继永流芳
通过本次实践,实践队员深刻意识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医精神的代代相传。无论是与馆长对话,还是目睹非遗传人的风采,实践队员都对中医的风骨有了重新的认知。田氏正骨疗法作为淄博新一代非遗文化的名片,正以势不可当的劲头冉冉兴起。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挖掘,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非遗正骨疗法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走向千门万户 。
作者:巩芯如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持青春实践妙笔,绘盐城非遗锦卷
- 为深入挖掘盐城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共生,2025年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 探秘非遗文化,共绘传承新篇
- 为深入挖掘日照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共生,2025年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 东阿阿胶换新颜,乡村振兴展宏图
-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诞生了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文化是其中一颗闪亮的明星。东阿阿胶名满天下,只要说起阿胶,人们便会想到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 寻阿胶之根,溯文化之魂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精华,在全球化进程加速和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承中华优秀传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 看商河鼓子秧歌,传千年不息精神
- “秧歌,南宋灯宵之村田乐也。所扮有耍和尚、耍公子、打花鼓、拉花姊、田公、渔婆、装态货郎、杂沓灯术,以博观者之笑”,鼓子秧歌对于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 探寻商河鼓子秧歌,领略民俗文化魅力
- 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宝库中,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先辈的智慧。商河鼓子秧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 非遗振兴显动力,救死扶伤医者行
- 大国泱泱,文化无疆,非遗作为历史的见证,连接过去与未来,承载地域特色、民族情感与文化认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非遗成为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 探三孔语言景观,寻文化传承新章
- 语言景观是文化的载体,蕴藏着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智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为深入挖掘和传承孔子儒家文化,探索曲阜三孔景区语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 能源绿色转型,点亮乡村前景
- 农村地区能源绿色转型发展,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乡村能源消费模式,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 探寻乡村能源脉络,共创农户生计新篇
- 为深入探究乡村能源消费的复杂现状,了解其内在规律与特点,推动乡村能源转型升级,提供真实、详尽、可靠的一手资料,助力乡村能源实现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