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对于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的实践认知,2025年1月至2月,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步岳寻真”实践队以“数智治理”为主线,分赴北京、山东、福建、河南四省五地开展调研实践,并线上考察调研浙江、诸城等地的数字化人大平台治理模式,系统梳理数字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创新应用与制度效能。


历史溯源:数字基因铸就民主初心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实践队回溯了数字人大技术的历史脉络。从1980年首台电子表决器的“赞成/反对”二值判断,到2007年无线IC卡票箱系统的秒级计票,再到区块链技术支撑的“云端监督”,技术的迭代始终服务于“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内核。穹顶的葵花灯与满天星斗,象征着民主政治中“聚万众星光为璀璨星河”的理念,而这一理念正通过数字人大平台在基层治理中焕发新生。“数字人大的本质是制度为体、技术为用,让民主的毛细血管延伸得更深更远。”实践队员在参观后总结道。


技术赋能:数字实践重塑治理格局
在青岛人大70周年成就展上,“光辉历程 伟大成就”主题展区生动呈现了数字化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关键作用。一幅巨型青岛市规划图,以动态数据展示老城改造、新城崛起、交通网络升级的历程,彰显了技术驱动下城市治理的精准与高效,以数字技术推动基层治理向纵深发展。


济南人大文史馆的调研聚焦“双联提升”工程展开。通过“扫码找代表”“民情二维码”等数字化形式,实现了济南的群众诉求“码上说、马上办”;全市6000余名代表的履职档案实时更新,推动建议办理透明化,数字技术直接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


基层创新:数字平台激活治理末梢
福建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的“人大代表之家”与“社区代表工作室”,将数字技术融入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玉湖新城等社区通过“一站式”平台,高效解决教育、医疗、养老等难题;代表履职系统与“党建+”邻里中心联动,实现民意收集、问题解决的闭环管理。当地人大工委负责人介绍:“数字化不仅提升了效率,更让代表成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在河南洛阳西工区,“数智人大”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民生痛点,智能匹配代表提案与政府资源。例如,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平台自动生成优先级清单,推动项目快速落地,技术让治理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实践队成员实地走访了数字技术平台覆盖的社区,与社区居民和工作人员交流,了解平台的使用情况和实际效果。社区居民普遍反映,数字化平台的使用让问题反馈更加便捷,处理效率显著提升。社区工作人员也表示,平台的智能化功能有效减轻了工作负担,提升了治理效能。


全域联动:数字生态构建治理韧性
实践队线上调研浙江人大“云端议事厅”、诸城“智慧人大”平台等案例,进一步揭示了数字技术的全域协同潜力。浙江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区域立法协作,诸城依托AI算法优化代表履职评估体系,展现出“技术+制度”双轮驱动的治理新模式。实践队结合多地经验,初步构建了“数字人大与基层治理组织联动系统模型”,提出技术赋能需兼顾“效率提升”与“公平保障”,如针对数字鸿沟问题设计适老化界面、强化数据安全防护等。

青春担当:以实践淬炼时代使命
数智治理的终极目标,不是冰冷的算法与代码,而是让技术成为连接人民与制度的温暖桥梁,让“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誓言在数字时代历久弥新。此次调研初步总结了数字人大技术在拓宽民主参与、优化治理流程、增强基层韧性等方面的成效与挑战,青年学子需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深入理解中国式治理的“数字密码”。未来,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步岳寻真”实践队将继续在数字浪潮中锚定初心,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青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