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政策,切实提升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矫治教育的认知水平,增强家庭、学校及社会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与顺利回归社会,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儒韵法道,青禾重塑”社会实践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围绕未成年人矫治教育,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2025年1月16日起,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儒韵法道,青禾重塑”实践队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围绕未成年人犯罪矫正与预防的实践活动,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而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专门矫治教育是帮助他们改过自新的重要途径。这种教育矫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惩罚,而是融合了道德、法治、心理等多方面教育的综合性举措。其目的在于挖掘罪错未成年人的潜力,帮助他们认识错误,重塑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为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实践筹备阶段,实践队成员深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案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并召开线上会议进行讨论,精心制作宣传资料。这些资料涵盖未成年人犯罪常见类型、成因、预防方法以及法律后果等内容,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方便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理解。
“儒韵法道,青禾重塑”实践队积极响应社会需求,深入各个社区开展宣传活动。为深入了解未成年人教育矫治情况,实践队来到潍坊市救助站、济南市长清区特殊教育学校等地,对街边的居民、商户以及路人进行采访。活动开展后,实践队走上街头,在商业街、公园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设立宣传点。队员们热情地向过往行人发放宣传资料,并结合实际案例,详细讲解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为了增强宣传效果,队员们还积极与路人互动,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充分的准备,给出合理建议和应对方法。
采访中,一位送孩子上学的家长表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真的很不容易,他们面对的孩子情况都比较特殊,在引导孩子改正行为、树立正确观念上肯定花了不少心思。”队员们一边认真记录大家的观点和疑问,一边向他们介绍未成年人教育矫治的相关知识和重要性。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队员们结合实际案例,详细讲解了教育矫治的科学方法和积极成效。在与社区居民交流时,大家也表达了不同看法。有居民疑惑:“矫治教育会不会走过场?”对此,队员们详细介绍了矫治教育的科学体系和严格监管机制,用实际案例证明其有效性。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定期召开总结会议。会上,队员们分享街边宣传时遇到的各种情况,有的队员遇到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非常关注、积极提问的热心市民,也有的队员遭遇过路人的冷漠对待。大家一起讨论应对方法,交流宣传经验。指导老师根据队员们的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宣传时可以多结合本地发生的案例,让讲解更有代入感;对于不感兴趣的路人,尝试用更简洁有趣的方式介绍核心内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治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学校可以加强与矫治教育机构的合作,为罪错未成年人提供持续的学业支持;企业可以设立实习岗位,帮助他们掌握职业技能,顺利融入社会;社区则要发挥桥梁作用,定期组织关爱活动,让罪错未成年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儒韵法道,青禾重塑”实践队的活动仍在持续推进。队员们秉持着热忱与担当,不断优化宣传方式,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助力涉罪未成年人重燃希望贡献力量,致力于让每一位未成年人都能在法治阳光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