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寻访日志三:苦难造就传奇

作者:张依楚 来源:问渠青年寻访团
2023年7月6日,市里下发了高温预警,41℃的天气,即使风扇不停吹着,但也让人难以忍受。在横水镇张家屯附近寻访结束后,寻找修渠老人的工作遭遇了短暂的瓶颈,寻访工作也日益艰难。
一筹莫展之际,队员张恒的爸爸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叔叔先是拜托自己横水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朋友,帮我们整理了50多位村支书的联系方式。午后,叔叔又对我们说:“妞妞们,张恒爷爷说西下洹有个老党员,当时修过红旗渠。”我们立刻激动地收拾行李,骑上三轮车便出发了。
来到西下洹村,在村支书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郭榜金爷爷家里。在郭爷爷的讲述中,我们得知,爷爷将自己的青年、中年乃至老年都奉献给了红旗渠。现在,八十三岁的郭榜金爷爷讲述起那段艰难时光,依然忍不住红了眼眶、潸然泪下。
“修渠时我才二十虚岁,那时候根本吃不饱,就去山上挖野菜,河里找河草,河草把人的嘴扎的发热冒火,(但是)没办法,只能这样才能勉强填饱肚子。那时候我们就住在猪圈、驴圈、牛圈那些牲口棚里,有的住野外、住山洞……”“那时候非常艰苦,有的人连鞋子都穿不上,有时候露着脚趾头,露着脚后跟,这鞋帮子破了的,撕开旧鞋帮子再补鞋,下边呢钉上底子。”郭爷爷讲,在修渠过程中衣食住行的艰难尚可忍受,但是最艰难的是生产工具的落后。“在生产上,没有工具,就上山采荆条编抬筐;如果没有炸药,就自己造;没有石灰,就自己烧。林县人民就是这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了十年,才终于把红旗渠修成了。”
图为郭榜金爷爷为队员讲述修渠故事
与郭榜金爷爷告别后,我们踏上了归家的路。郭榜金爷爷的话反复在我脑子里回响,我不禁问自己,我们问渠难道真的只是“问渠”吗?回想寻访以来每次闷热午后的毅然出发,寻访路上车辆扬起的风尘,反复辨听的大段录音,深夜十一点多敲击的键盘,夜晚大山深处蚊虫的叮咬,拄着拐也从未耽误过寻访进程的队员张恒……艰苦条件下,队员们没有一人喊苦喊累更没有一人想过退缩。
思绪至此,我潸然泪下,种种情感交织袭来,我们不仅仅是在“问渠”,同时也是在问自己,如何将红旗渠精神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贯穿人生之路。我想,无论今后处于何种境地,只要想到“问渠”的这段时光,想到这段和队友们朝夕相处的日子,对我而言都是莫大的鼓励!
图为老人与队员合影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06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以纸搭金龙,以身品残生
  • 以纸搭金龙,以身品残生
  • 中国计量大学青阳“兴乡”调研服务实践团来到平阳养和残疾人之家开展为期一天的手工折纸活动。本次活动意在提升成员动手能力与想象力的
  • 社会实践活动 07-06
  • 安师学子寻访红旗渠建设者,解读修渠初心
  • 问渠寻访日志三:苦难造就传奇
  • 问渠寻访日志三:苦难造就传奇
  • 2023年7月6日,市里下发了高温预警,41℃的天气,即使风扇不停吹着,但也让人难以忍受。在横水镇张家屯附近寻访结束后,寻找修渠老人的
  • 社会实践活动 07-06
  • 问渠青年寻访团:红旗精神代代传,无私奉献谱新篇
  • 安师学子采访修渠老人郝顺才:一生献给红旗渠
  • 三下乡
  • 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6名同学在7月4日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 社会实践活动 07-06
  • 安工学子“三下乡”
  • 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为了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为使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发挥大学生的知识
  • 社会实践活动 07-06
  • 下沉乡村基层,足迹探寻振兴
  • 为深入了解乡村基层治理与民生问题,由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教育学院、旅游管理学院组成的的“赴山东省安丘市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 社会实践活动 07-0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