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9日,室外温度42℃。上午八点,团队成员来到了到达横水镇桥东村,对七位修建红旗渠的老人进行了采访。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张春生爷爷。在张春生爷爷的李子摊旁,张爷爷数次哽咽,抹着眼泪向问渠成员讲述了那段苦难的历史。
张春生爷爷同问渠成员讲述修渠故事感动落泪 孙亚琪摄
“那时吃不饱,推着小车去鹤壁那里,走一二百里地,推两三百斤红薯片回来,才能填饱肚子。知道粮食来之不易,现在我在家喝点稀饭,剩下了都不舍得倒掉。”“咱林州就是靠天吃饭,天不下雨,旱得地里的庄稼都死了,秋天就没收成了。”“杨贵在林县干得这些事,确实是救了林县的急了。那时不会打机井,我们没有水吃就去别的村找,哪里下点雨就在村中间修个池子,下雨流的水到里面,等它变清了就吃那水。天旱,粮食少。修好红旗渠那几年真是得到好处了,我们那个村,基本上百分之九十的地都能浇到。”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遥不可及的古诗词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画面,张爷爷的话如雷贯耳,深深震撼了问渠团队。归家途中,团队成员孙亚琪感慨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后我再也不浪费粮食了,吃多少舀多少,农民伯伯太不容易了。”老一辈人用血泪换来了如今国富民强的新时代,吾辈青年生逢其时,应当在红旗渠精神的引领下,锤炼品格淬炼奋斗精神,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