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世界珍奇”?——湖大学子探秘“至莼”密码
作者:王伊菲 周瑞祥 向绪金 来源: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7月20日电)6月23日,来自湖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三下乡”团队成员王伊菲、周瑞祥与向绪金来到“中国莼菜之乡”恩施州利川市,不顾风雨,只为一睹“世界珍奇”、“中国一绝”——利川莼菜的真容。
“芽羹之菜,莼为第一”。莼菜浮生于水面或潜于水中,其嫩叶富含果胶,口感鲜美滑嫩。经检测,佛宝山莼菜含蛋白质24.7-36.5%,糖类含量39%,锌稳定含量高达153-288ppm,锗含量0.11mg/g,硒含量0.1-0.54ppm,并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既具备食用价值,还具备一定的药用价值,具有清热、消肿、解毒的功效。此“千里莼羹”,确为至宝!
莼菜对水源的要求极为苛刻,水质清洁是莼菜生长的首要条件。莼菜对温度的要求同样苛刻,生长适温为20℃~30℃,水面温度达40℃时生长缓慢,气温低于15℃时生长停止。佛宝山内清澈的山泉、高含量的土壤有机层为佛宝山莼菜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
月琴坝村委会委员张平作为佛宝山莼菜发扬人之一,见证了利川莼菜的繁荣历程。他热心为团队成员讲解道,莼菜自晋代以来为历朝皇宫御案之贡品。1962年,药用植物学家徐锦堂教授在利川调研时,研究发现当地野生莼菜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利川莼菜扬名之路由此缓缓开启。20世纪90年代后,利川莼菜以其天然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成为利川出口创汇的主要蔬菜作物,受到了来自日本、马来西亚的热烈欢迎。1998年,利川市将莼菜列为全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自此,莼菜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2004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利川莼菜列为第五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同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利川莼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利川市莼菜种植面积达到1000h㎡,年产优质菜约1400t,成为中国纯菜基地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县区。2013年,利川莼菜面积已超过2000h㎡,莼菜成为本地重要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种植莼菜也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莼菜产业向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快速迈进。
张平强调,与其他生产基地不同的是,本园区为种苗基地。在讲解过程中,他亲手采摘了一棵莼菜,更加清晰直观为团队成员展示莼菜的特点。并向团队成员介绍核心区、缓冲区、体验采摘区相应的功能。
近年来,凉雾乡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莼菜产业,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莼菜种植基地。凉雾乡政府高度重视莼菜产业建设,成立工作专班对其进行资金、项目、政策的重点帮扶:更新换代基地莼菜种苗、改善提升田块地力、维修引水主沟渠、增设耕作道和采摘观光游步道......基地面貌焕然一新。全乡已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民宿经营户260余家,形成“一园多点”布局。品质、产量、价格同步提升,本季亩产升至2万元以上,为农户增收创富,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模范典型。
团队旨在研究恩施州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典型案例,总结成功经验与有益举措,提出其他民族地区可供参考的发展模式。本次实践开阔了团队成员的眼界、丰富了团队成员的实践经验,是一次别开生动的有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20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科技助农显身手 脚踏实地肯钻研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感悟时代号召,使同学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投入到实践中
- 社会实践活动 07-20
- 青春汇力乡村 逐梦振兴中华
- 为了让当代青年学生深入体会乡村振兴为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福利”,增强青年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7月14日药学院“时代
- 社会实践活动 07-19
- 假如葫芦会说话
- 为深入挖掘东昌葫芦雕刻技艺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于大众视野,7月15日,聊城大学药学院“
- 社会实践活动 07-19
- 昆明蒙自听雨声,此心安处是吾乡
- 为感受先人风姿,历史学院“苦旅新生,嘉荫长留”赴西南联大调研团队从芜湖出发一路来到湖南长沙,2023年6月30日,在考察了西南联大在
- 社会实践活动 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