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防诈,筑牢社会安宁基石

作者:辛烨红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为逐步提高广大社区群众识别诈骗陷阱、预防诈骗犯罪的能力,减少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情况,进一步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以保持社会治安稳定,建设和谐社会。曲阜师范大学“青春志愿实践队”团队成员于7月8日开展反诈骗宣传活动。 活动前期,“青春志愿实践队”团队队长召开会议,向团队成员们详细介绍工作计划、方法、目的等等。会议结束后,团队成员积极准备活动的相关材料,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宣传工作。首先通过制作相关海报和视频以进行防诈骗知识宣传,主要内容包括:诈骗的常见手段、各种类型诈骗的举报电话、典型案例以及防范措施;其次,还设计调查问卷并转发至社区群聊以测试容易受诈骗的年龄阶段,识别诈骗陷阱的能力,以及最难识别的诈骗手段等等,通过这些工作以加强宣传教育的重点,对症下药,精准防诈;最后通过社区群聊发送防诈骗活动开展的通知,以鼓励社区群众积极参与。
成员们深入社区内部,根据前期在社区内部发放的的调查问卷,团队成员发现最容易被骗的群体集中在青少年(约13~17岁)以及中老年人(约55~70岁)身上,而常见的诈骗手段则有冒充公检法诈骗以及网络购物诈骗等等。团队成员认真分析了这些数据,得出结论:在信息时代,青少年由于学习、娱乐等原因广泛使用网络,如使用网络上网课、查找知识、玩游戏等等,但因为其生活经验不足,富有同情心且法制观念不强等问题,容易上当受骗。中老年则是因为其接受新信息新事物的水平弱于年轻人,对互联网上众多信息知之较少,对网络认识的不充分也导致中老年成为了最易受骗的群体之一。在这些数据和分析的支持下,团队成员开始有重点的向社区群众开展宣传教育,并且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如对于青少年,团队成员将其集中起来,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以及有趣的视频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通过做小游戏、写小卡片等巩固他们所学的反诈骗知识。对于老年人这个弱势群体,团队成员则细心讲解,帮助他们提高反诈骗知识储备,详细地告诉老年人可以通过是否去银行转账,是否需要个人身份信息的提供以及是否需要给予验证码的发送等几种情况来判别诈骗信息,并联络老年人的儿女或其他监护人,以做到老年人反诈骗保护措施全面覆盖。团队成员现场帮助社区群众在智能手机上下载了国家反诈中心的软件,开启了智能手机对网络电信诈骗的识别和监控,让社区群众对智能手机的使用更加放心和省心。
在科技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反诈骗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让已经经历过诈骗的群众“吃一堑,长一智”,同时也能未曾经受过诈骗的群众在遭受诈骗之前就能够警觉,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被骗,从而保护自身财产等安全。团队成员在这次实践活动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深入群众内部,认清他们面临的困难,精准施策,切切实实地帮助社区群众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反诈骗的知识要不断推广,众人拾柴火焰高,当全社会普遍树立了反诈骗的意识,拥有了较高的反诈骗能力,才能使得反诈骗力量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加强社会风险管理能力,才能切切实实地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筑牢社会安宁基石。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23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南邮学子三下乡:红色记忆入人心,爱国精神永流传
  • 徽程学子三下乡:关爱留守,大手拉小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