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从红色家书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刻品悟革命烈士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深厚浓郁的家国情怀、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带着这样的嘱托,2023年7月14日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红色光辉照万里,墨香悠悠现家书”实践队,以宣传保护贵州省现存红色家书为主题,到达贵州省博物馆寻访贵州省的红色印记,开启了名为“红色家书抵万金,家国情怀永流传”的红色专项调研。
实践队队员在贵州省博物馆开展调研
品读红色家书,寻访革命精神 贵州省博物馆现存有冷少农、龙大道、肖炳焜、黄齐生、李策等数十位烈士给亲人和朋友书写的红色家书共92封。在革命动荡的年代里,这一封封来自亲人的书信,无疑是最好的精神寄托。红色家书是党史的真实写照,是学习党史的活教材,我们可以深刻的在家书中感受到老一辈革命者的担当和使命。在馆藏的众多家书中,一封来自抗日战争时期的家书引起了实践队员的关注,这封家书是一位名为肖炳焜的青年记者战士写给家兄肖次瞻的。他在信中写道:“近来生活说不上安定,可是早已抱着‘不回来’的决心,不管它安定与否,也得克服、渡过难关。何况我们早已具有的吃苦的决心和耐劳的精神这样的优越的条件,还有放弃之说吗?”这封信的作者肖炳焜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二十五岁,而他在信中提到的四哥肖次瞻也在1940年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牺牲时只有35岁。透过这张泛黄的书信,实践队员仿佛可以穿越那艰苦岁月,看到这位战地青年记者坚毅的面容,感受到共产主义战士赤诚的信仰。
肖炳焜给肖次瞻的信实样
实践队员认真阅读红色家书
传承革命火种,新媒体点燃青春激情 在新媒体发达的今天,我们希望通过新媒体的力量,将红色家书的精神传递到更广泛的地方,使得更多人可以感悟到红色家书中的力量。为此小组成员前往馆藏红色家书的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录制群众采访视频,并制作微党课,通过各大新媒体平台,包括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传播红色家书的精选内容和相关故事。
通过这些与新媒体交融的宣传活动,我们收获了青年们的认可,他们说道:“这不仅是对革命先辈的敬意,更是对青年一代责任和使命的呼唤。”
团队成员采访馆内游客
团队成员采访青年大学生
发扬革命精神,新青年承志扬帆起航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家书虽短,情却长。一封封“红色革命家书”,蕴藏着中国人最炽热的家国情怀,蕴藏着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和深厚情谊,蕴藏着对父母妻儿的无限不舍和思念。品读红色家书,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感动,更是满满的干货,是一份沉甸甸的前行动力。新时代的青年应当躬身实践,踔厉奋发,将红色家书中的革命精神不断传承下去。
文字编辑:管春喜 马文杰 何幸炜 杨小雪 陈剑龙
图片拍摄: 班容川 罗世琴 陈守丽 陈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