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寻精神力量与历史传承的热忱驱使下,曲阜师范大学“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实践队于2025年1月25日踏上了前往红旗渠纪念馆的实践征程,立志深度感悟红旗渠精神,激发奋进力量,展现新时代青年担当。
初至红旗渠纪念馆,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便以其独特的质朴风格,让队员们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庄严肃穆。踏入馆内,陈旧的老照片、磨损的劳动工具,以及还原当年场景的逼真模型,瞬间将大家带回了那个激情燃烧却又充满艰辛的岁月。
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开启了一场震撼心灵的精神之旅。讲解员生动地讲述着,20世纪60年代,林县地处太行山区,恶劣的地理环境致使常年干旱缺水,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为了改变这一困境,林县人民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怀着“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坚定信念,毅然决然地投身到红旗渠的修建中。
修建过程中,困难重重。队员们在参观中看到,悬崖峭壁上,修渠人腰系绳索,凌空作业,脚下是万丈深渊,稍有差池便会性命不保。但他们没有丝毫畏惧,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挥舞着铁锤、钢钎,一锤一钎地凿开坚硬的山石。面对物资匮乏,他们自力更生,想尽办法克服困难。技术短缺,就边干边学,不断摸索经验。就这样,历经十年的艰苦奋战,林县人民硬是在太行山上开凿出了这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队员们认真聆听,被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深深打动,不时发出阵阵惊叹与感慨,纷纷拿出纸笔记录下那些触动人心的瞬间。
参观之余,队员们积极与馆内工作人员、当地居民以及其他游客交流互动。一位参与过红旗渠修建的老人,虽已白发苍苍,但谈及当年往事,眼中依然闪烁着光芒。他缓缓说道:“那时候条件太苦了,吃不好、睡不好,可一想到能让子孙后代有水喝,再苦再累都值得。”队员们围坐在老人身边,仔细聆听他讲述当年的故事,不时提出问题,深入了解修建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这些真实而生动的讲述,让队员们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红旗渠精神,队员们还查阅了馆内丰富的文献资料。从工程规划的详细图纸,到施工过程中的日志记录;从物资调配的清单明细,到修渠英雄的先进事迹,大家都认真研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队员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红旗渠修建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更加钦佩先辈们的智慧、勇气和无私奉献精神。
实践活动接近尾声时,实践队成员感叹:“亲眼看到那些简陋的工具和先辈们艰苦的生活条件,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是艰苦奋斗,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根本不值一提。从当地居民的讲述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力量,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并且坚定表示:“我要把红旗渠精神带回学校,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位同学,激励大家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红旗渠纪念馆社会实践活动,对队员们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精神洗礼。他们不仅深入了解了红旗渠的历史,更深刻领悟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内涵。未来,队员们将带着这份精神力量,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勇敢地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