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细水润泽千里田,智能灌溉促丰年

发布时间:2025-01-26     阅读
      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征途上,节水灌溉技术的改革至关重要。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节水灌溉的号召,2025年1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青禾护乡实践队走进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翟王镇东马村进行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本次实践旨在调查农户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纳意愿,分析影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影响因素,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漫灌岁月的告别:探寻农业节水新途径
       传统的灌溉方式在我国农业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普遍采用大水漫灌的传统灌溉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和农作物减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此方式的弊端日益凸显。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状,实践队员深入农村,走进田间地头,对当地的传统灌溉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当地还留存着部分传统灌溉设施仍在使用。通过较为直观的方式,了解传统灌溉的具体情况,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提供现实依据。
图为实践队员与农户交流影响灌溉设施选择的因素。贾欣橦 供图
       在采访当地居民过程中,实践队员与农户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调查与访谈,了解到部分农户对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度不高,重视度不够,这也是导致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全面推广的重要阻碍。“这么多年都是从河里抽水直接灌溉到田里,用习惯了,一时半会啊真接受不了那些个新玩意儿!”被采访居民王大爷说道。实践队员综合当地土壤质地以及地形地貌各方面因素,向王大爷详细介绍了滴灌这一新型灌溉技术。同时也了解到,近年来当地的有一部分耕地尝试更换了这一新型灌溉技术,并已经投入了使用。据统计,由于滴灌设施的投入使用,该地灌溉年均用水量大幅度降低,粮食长势和土壤健康状态明显好转。
图为实践队员了解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情况。李珂 供图
节水时代的来临:引领农业节水新篇章
       节水灌溉的推广,提高了当地的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队员跟随农户,来到应用滴灌设施的田地中,近距离观察和了解滴灌设施的建设情况,包括管道布局、滴头安装、控制系统等。根据当地农户王阿姨介绍,滴灌系统的运行是基于压力差原理,利用水泵从水源抽取水,通过加压,将水顺着管道系统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在输送过程中,浇灌水要经过过滤器去除杂质,最终通过滴头以均匀、缓慢的速度释放水分,滴入土壤,直接作用于作物根部,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这种灌溉形式,可以直接将水送到作物根部,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渗漏,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能更加方便的控制灌溉时间和水量。实践队员触摸滴灌管道,亲眼见证了水滴缓缓流入作物根部,真切感受到了滴灌技术带来的节水效益和农业生产的变革,也体会到了科技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图为当地滴灌设施管道。李珂 供图
       但当实践队员走进一片田地,却发现有一部分滴灌设施管道已经年久失修,带着疑惑实践队员采访了这片耕地的主人李大伯。据李大伯介绍,他家的滴灌设施几个月前就不能正常使用了,处于水源处的水泵不能正常加压,而且多处滴头都发现了堵塞,导致整条管道都不能正常输水。“我早就向村委会反映这个问题了,可碍于村里会修的人不多,咱自己也不明白这新玩意怎么弄,只能是一拖再拖。”李大伯满面愁容的介绍道。实践队员针对考察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政府补贴政策和技术推广与服务是影响居民对新型灌溉设施采纳意愿的重要因素。政府对节水灌溉设施给予补贴,能降低农户成本,提高其采纳积极性。补贴力度大,农户采纳意愿就更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培训能帮助农户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节水灌溉设施。完善的售后服务可及时解决设施使用中的问题,增强农户采纳信心。
       实践队员根据农户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包括调整滴头间距、改善管道布局、定期清理过滤器等在内的多项改进措施。在实践队员的帮助下,农户的节水设施得到了有效改进,水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作物生长状况也得到了改善,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重收益,共创绿色发展模式。
       在对农户的实地调查中,实践队员耐心倾听农户心声,详细记录了他们对节水灌溉设施的看法和建议。通过与农户的深入交流,了解到大多数农户对节水灌溉设施持积极态度,但受限于资金、技术、政策等因素,部分农户的采纳意愿并不强烈。实践队员明白了技术推广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更需要充分考虑农户的实际需求和接受能力。在未来的实践中,实践队员们将会持续关注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增加了解农村,接触实际的机会,助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乡村振兴。(通讯员 李珂)
 图为青禾护乡实践队合照。孙晓欣 供图
 

 
作者:李珂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青禾护乡实践队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探寻乡村振兴路,共筑农业现代化
  • 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
  • 细水润泽千里田,智能灌溉促丰年
  • 持青春实践妙笔,绘盐城非遗锦卷
  • 为深入挖掘盐城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共生,2025年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 探秘非遗文化,共绘传承新篇
  • 为深入挖掘日照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共生,2025年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 东阿阿胶换新颜,乡村振兴展宏图
  •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诞生了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文化是其中一颗闪亮的明星。东阿阿胶名满天下,只要说起阿胶,人们便会想到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 寻阿胶之根,溯文化之魂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精华,在全球化进程加速和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承中华优秀传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 看商河鼓子秧歌,传千年不息精神
  • “秧歌,南宋灯宵之村田乐也。所扮有耍和尚、耍公子、打花鼓、拉花姊、田公、渔婆、装态货郎、杂沓灯术,以博观者之笑”,鼓子秧歌对于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 探寻商河鼓子秧歌,领略民俗文化魅力
  • 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宝库中,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先辈的智慧。商河鼓子秧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 非遗振兴显动力,救死扶伤医者行
  • 大国泱泱,文化无疆,非遗作为历史的见证,连接过去与未来,承载地域特色、民族情感与文化认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非遗成为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