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乡村根基,筑牢振兴基石 ——山东中医药大学“兴乡惠农”社会实践队“回乡看齐鲁”社会纪实
发布时间:2025-02-22
阅读:
乡村治,则天下安。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农村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它的繁荣稳定关乎着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为了深入学习贯彻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传承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振兴,山东中医药大学“兴乡惠农”社会实践队于1月10日、11日在寿光市和潍坊市潍城区等地开展了“夯实农业根基,筑牢振兴基石”一系列寒假“回乡看齐鲁”的实践活动。
活动首章聚焦“科技赋能农业”,我们团队奔赴山东省寿光市,先后造访了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和三元朱村。在科技示范园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智能温室、无土栽培技术和众多经过基因编辑和品种改良的新品种。在对三元朱村民的采访中,我们团队了解到三元朱村是全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摇篮,1989年,王乐义带领村民创建冬暖式蔬菜大棚,打破北方冬季蔬菜种植局限。如今,该村大棚科技含量持续提高,还建有农业高科技示范园。为深入了解本地科技与创新发展状况,团队借助问卷调查的形式,深入农村,切身感受农村农业领域的科技应用与创新成果。通过实地考察,队员们真切感受到科技对于农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科技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还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队员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都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兴乡惠农”作出贡献,推动乡村振兴事业朝着更高水平迈进。
活动第二个部分为“探索农村文明”,团队来到了潍坊市潍城区三安子村。三安子村极具特色,凭借“楹联文化、红色文化”的主题定位,打造出了一条长达千米的楹联一条街,既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彰显着当地独特的精神风貌。队员们参观了三安子村史馆,深入了解乡村文化的历史,木制推车、煤油灯、纺线车、锛、鞍子、蓑衣等承载着历史的记忆的一件件老物件,错落有致地摆放在各个板块分区里,静静诉说着它们的过往故事,每一件都见证了乡村文化的发展与变迁。与此同时,队员们面向当地村民开展了农村法律知识的专题宣讲,并进行了深入采访。活动过程中,村民们积极响应,踊跃填写团队所准备的关于乡村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的调查问卷。通过此次实地考察,团队深刻领悟到乡村文化的力量,乡村村文化润物无声,却能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和村子的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力。
乡村是中国的根脉,是国家大厦的基础。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关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要深入了解乡村实际、积极参与乡村实践,传承乡村文化,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推动农村科技创新和文化发展。让我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共同为乡村的明天描绘一幅靓丽的画卷!
作者:王雪婷
来源:“兴乡惠农”社会实践队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