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4日-7月8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行走学党史,守护中国红”实践团队来到江西井冈山,开展了“游学井冈山,重走红军路”实践教育活动,旨在通过行走的思政课,重温百年党史,汲取初心力量,深刻领悟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
活动合影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摇篮。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这里开创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这里燎原;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这里开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在这里铸就;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在这里孕育。巍巍井冈,以其彪炳千秋的丰功伟绩载入了辉煌悠久的历史史册。如今,南航“行走学党史,守护中国红”实践团队来到这个红色摇篮,带着满腹的敬仰,亲身感受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建立时的艰辛和不易,感受了这片土地所承载的历史和厚重。
7月5日,团队成员前往井冈山茅坪进行参观和宣讲。茅坪入门不远处便是“毛泽东读书石”。关于这块石头是这样记载的: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年代,毛主席经常“忙里偷闲”,坐在这块石头上读书看报,披阅文件,有时也在这里与战友商讨对策,与农友聊天,搞调查研究,久而久之便被大家称为读书石。“如果它能说话,一定会向游人讲述井冈山斗争开天辟地的动人故事;如果有大手笔加以记录整理,想必是一部划时代的《红色石头记》;如果它能看到,那一定也为中国现在的强大而感慨与欣慰吧!”团队成员陈星宇如是说道。
读书石
越过“读书石”,是八角楼毛泽东和、陈毅旧居,井冈山前委和湘赣边界特委旧址、湘赣边界党的“一大”和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旧址、红四军士兵委员会旧址等,在那里,可以看到曾经先辈们居住生活过的痕迹,一幕幕场景仿佛把人带到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带到了那些投身救中国人民于水火的伟大事业的伟人身边,让团队成员在追忆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而奉献青春热血乃至宝贵生命的建党伟人的同时,生发出一种向革命先驱学习的激情,从中汲取强有力的井冈山精神。
参观图片
就这样,团队成员在井冈山这方红色热土,一路追随红军长征路线,亲身寻访英雄事迹,先后前往井冈山博物馆、井冈山茨坪革命旧址、井冈山茅坪革命旧址与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等一系列红色圣地,观摩了“井岗烽火燎原大地,红军精神代代相传”等红色碑文;领会了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的主碑的深刻含义:远看像一团火焰,寓意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视如林立的钢枪,寓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认真聆听、用情体会、用心感悟着革命先辈们的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井冈山博物馆
书法碑刻
同时,为进一步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夯实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传承好红色基因,团队成员在读书石、纪念碑前进行了红色宣讲,向来到这的游客们亲口讲述那段浸满血与泪的历史,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敬仰。希望这份热血、这份赤忱的爱国情怀能在青年人中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生平,了解百年党史之路。
“一次井岗行,一生井岗情”,经过这几天的实践,红色精神和井冈山一草一木的力量已扎根所有团队成员心中,那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是愿为祖国事业终身奋斗的前进力量。“游学井冈山,重走红军路”实践团队会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井冈山革命理想教育要坚持下去”的嘱托,铭记历史和伟人,将井冈山精神传承下去。
实践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