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交错,织就浏阳夏布的前世今生

作者:张玉姣,程诺 来源:今日大学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7月17日讯】(通讯员:张玉姣)
夏布(又称苎麻布),是以苎麻为原材料制作的一种手工织物,因其清凉透气、吸湿排汗,适宜夏天穿着等特点得名。湖南浏阳又被称作“夏布之乡”,因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很适宜种植苎麻,其地所产夏布轻薄细软、凉爽透气,历来有“杭州丝绸换浏阳夏布”的说法。其盛名可以追溯到明朝,因其清凉、舒适、素雅的特征成为当时的一种高档面料,一度被列为朝廷贡品,供达官贵人们使用。到了清朝,夏布开始远销海外,时至今日,日本、朝鲜等国仍是重要出口地。

顾往昔:“夏布之乡”之名由来已久

2023年7月11日,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会暑期实践团前往浏阳探寻夏布文化背后的故事。

实践团调研的地点是浏阳心之夏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14年由鲁松元老师和妻子杨萍一同创办,致力于浏阳夏布的传习推广、文化品牌创意和文旅产品研发。打造了以“非遗科普+文创体验”为核心的非遗课堂,为传承和发扬夏布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目前,夏布产品已经走上了纽约时装周、北京国际设计周等国内外重要舞台,浏阳夏布正逐渐成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当地就业、宣传浏阳文化的重要元素。

 

图为实践团与谭智祥老师和鲁松元老师的采访现场。通讯员 袁志峰 供图

到达浏阳心之夏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门口,进门左边就是一个巨大的牌匾,题字“千年夏布”,屋内鲁松元老师与其师父谭智祥老师正在进行交流。

得知实践团是赴浏阳进行非遗项目的调研学习,两位老师表示非常高兴。采访过程中,谭智祥老师向大家详细地介绍了关于夏布的工艺步骤。“我的一匹夏布是通过六十多道工序才能够生产出来的,这六十多道工序,包括收麻、洗麻、打麻、绩麻、绞团、牵经梳麻、穿筘浆纱、织造漂染、悬晒整形等。其中的绩纱工序,需要人工用手指甲去分麻,分成头发丝那么细,一根根地分开之后又绩成一根一根的纱。从麻杆开始到织成一匹布,都是通过自己一双手达到的。因此,这匹布不管是交付到国内还是国外的客户手中,买方和卖方都是有情怀的。”他还提到,“现在全国夏布的产地主要是湖南、重庆,还有江西。但是以前在市场上最出名的还是我们浏阳的夏布,它在朝廷里面称为贡布,谭嗣同在《浏阳麻利述》中还称赞浏阳夏布‘自昔吾浏阳以麻布战天下商务,未尝遇敌。’”说起浏阳夏布的历史时,谭智祥老师的眼中充满自豪。

接着,谭智祥老师又给大家讲述了关于夏布制作材料的形成过程。“一匹夏布的加工没有什么化学成分,使用的都是水和米浆等材料,再配上合适的天气。例如漂白,就是像这样好的天气时,把晾干的麻放在有坡度的青草上面,把麻摊开、打开,接泉水泼在麻上,只凭借水蒸气蒸发,就可以见证麻皮变白的过程。

 

图为浏阳夏布工匠师傅们的工作现场。通讯员 何佳容 供图
 
品今朝:“守艺人”让非遗重获新生

传承近千年的手工技艺使得浏阳夏布拥有独一无二的色彩、肌理和质感。能获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肯定和欢迎,是浏阳夏布一丝一缕的品质赢得的。但从鲁松元老师口中我们了解到,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夏布销路也一度艰难,市场萎缩,浏阳坚持手工夏布的手艺人也仅有少数。近年来随着“国潮”复苏,2015年浏阳夏布申请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才重新开始认识具有素雅质感的浏阳夏布,这才迎来了转机。

因此,在浏阳夏布发展最艰难的时期,靠的是一些“手艺人”的坚守与传承,才能让夏布在如今重视非遗的大环境下慢慢复苏、重获新生。

 

图为鲁松元老师现场展示夏布织造技艺。通讯员 张玉姣 供图
 
谭智祥老师在夏布市场萎缩、利润极低的时候也没有放弃这项技艺,他觉得夏布是老一辈传下来的好手艺,对自己来说是有着别样的感情,不能轻易丢弃。十二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夏布技艺的他,作为第五代传承人,至今为止做夏布已四十余年。虽然现在市场仍不比鼎盛时期,但是谭老师和妻子很笃定,一定要把这项手艺传承下去,只要能做,就一直会做下去。现如今两个女儿也学会了这项技艺,除此之外,谭老师也非常愿意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乡下的叫法就是收徒,徒弟是很多的,从五六十个到七八十个,近几年非遗传承逐渐被重视,很多年轻人也跑过来学习。”在浏阳夏布传承的路上,谭智祥老师从未止步。

心之夏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鲁松元老师就是谭智祥老师的徒弟之一,目前师徒俩都在为夏布的传承发展不断探索。谭老师对夏布的工艺十分熟悉,主要负责工序改良和坯布的创新。他改进了上浆的方法,使三十多个大小不一的线团同时工作,一头牵在木桩的滑轮上,一头在竹槽里盛满米浆,扯拉纱线时,刚好粘上少量米浆,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鲁松元老师则主要负责夏布的文创产品创新,意在通过人们容易接受的文化创意产品形式将夏布推广出去。“虽然从事的是一个古老的手艺,但因为要不断地创新、创新、再创新,心态是越来越年轻了。”鲁老师乐呵呵地跟实践团成员讲述自己进行产品创新时的心态变化。他还提到,浏阳夏布目前已经和众多非遗项目尝试结合,包括湘绣、侗锦、造纸、活字印刷、剪纸等,原本素雅的夏布也逐渐变得丰富了起来。另外,创意夏布产品的种类也一直在拓展,目前鲁松元老师已开发出包具、家居饰品、服饰、工艺品等几大系列400余款产品。

 

图为浏阳夏布文化创意产品展示。通讯员 何佳容 供图

机遇与挑战并存,夏布迎来新生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谭智祥老师跟实践团说到,“现在愿意学习绩纱这一工序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基本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太太们在做。还有苎麻的质量也逐渐下降,主要原因是现在气温比以前都要高了,温度、水分、肥料的变化都会影响织出来的夏布的颜色和柔软度,但是我们也一直在尝试克服这些问题。”鲁松元老师也说到,“我们目前把注意力集中在创意设计生产这个环节,但是缺少更多的社会力量去对我们的文创产品进行传播和推广,‘酒香也怕巷子深’,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我们的浏阳夏布。”

实践团在与鲁松元老师的交流中还了解到,鲁老师最近正在做一款夏布文创产品的设计,这款产品是将浏阳夏布、古法造纸和活字印刷三项非遗相结合的一款文创笔记本设计。鲁老师表示,目前虽然进行了一些设计尝试,但是效果都不太满意。在得知这一消息时,实践团成员表示可以帮助鲁老师为这款产品设计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为浏阳夏布的文创设计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鲁老师听后表示十分高兴,他提到,“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这个本子设计出来要让消费者买得起,不能是高高在上的产品。”鲁老师还是希望夏布是以朴素、雅致的姿态进入到更多人的视野当中。

 

图为实践团和鲁松元老师正在进行夏布文创的讨论。通讯员 何佳容 供图
 
期未来:“千年夏布”焕发别样光彩

虽然目前夏布的创新发展之路仍面临挑战,但在谈及未来期许时,谭智祥老师和鲁松元老师都很有信心。

谭老师坚信,浏阳夏布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也会被更多的人喜爱。“靠我们的宣传,靠你们这些年轻人的推广,发展前途应该是很大的。我是这么想的,日本一个小岛,土地、人口都不如中国,一年也是可以销售这么多夏布的。而我们中国这么多人,发展空间应该是更大的,更何况还是我们自己本土的东西。”谭智祥老师坚定地说道。

鲁松元老师补充到,“咱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有足够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自信,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在唤起这一份自信。夏布是老祖宗传承千年的东西,必定是有它不可替代之处的,我们现在做文创产品只是在制造机会,让更多人通过更多的方式了解到夏布这项技艺,让浏阳夏布拥有更多的可能性。现在已经有很多人越来越喜欢夏布产品,我相信在未来还会有更多。”

 

图为实践团在心之夏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合影留念。通讯员 何佳容 供图

通过这次实地调研,实践团深入了解了浏阳夏布的文化背景,感受到了其中历史积淀、文化内涵和传统工艺的卓越之处,也领略到夏布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肌理纹样的魅力。同时,在与老师们共同探讨夏布未来可能的推广措施与发展方向中,实践团成员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未来,实践团也将持续关注和支持浏阳夏布的文创和发展,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一匹布,载着千年智慧从漫漫历史中向我们走来。传承延续千古,浏阳河畔,夏布素雅依旧。

文字/张玉姣 程诺   图片/何佳容 袁志峰   指导老师/刘文海 张曦文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17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暑期实践 | 中南林学子走进张坊镇乡村振兴非遗就
  • 一把油纸伞,撑起乡村振兴一片天
  • 一把油纸伞,撑起乡村振兴一片天
  • 2023年7月10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会成立暑期实践团,实地参观了张坊油纸伞制作过程,向浏阳五星工艺伞厂—陈
  • 社会实践活动 07-17
  • 学习党史践初心,关爱老人暖人心
  • 学习党史践初心,关爱老人暖人心
  • 为深入贯彻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并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体现新时代青年的人文关怀,增强同学们的
  • 社会实践活动 07-17
  • 经纬交错,织就浏阳夏布的前世今生
  • 经纬交错,织就浏阳夏布的前世今生
  • 2023年7月11日,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会暑期实践团前往浏阳探寻夏布文化背后的故事。实践团前往浏阳心之夏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采访
  • 社会实践活动 07-17
  • 三下乡 | 重师学子:舞动青春,奏响乡村振兴美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