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海丰白字戏 非遗传承正当红

作者:成天娣 来源:惠州学院政有所为队

  乡音袅袅,唱出时代华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新时代的白字戏是精神文明传播的空间,也是赓续红色血脉,讲好红色故事的方式。政有所为团队在郭琛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7月19日到7月28日前往汕尾市海丰县追寻白字戏的传承发展脉络和其中的红色基因。

红心齐向党,保护有温度

  7月19日,团队来到了汕尾市文化馆参观学习并对负责非遗宣传工作的刘馆长进行了采访。据刘馆长透露他已经从事非遗保护工作20余年,文化馆作为文化部门,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承担起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工作责任,助力汕尾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 刘馆长还提出在戏曲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方面,文化馆有开展春秋两季的培训班以及举办相关的活态非遗的展览活动;并且馆内正在建设汕尾市地方戏曲研究创作室,将邀请戏剧资深艺人进行剧本的创新,协助剧本的回收与贮存。

非遗正当红,传承有力量

  《彭湃之母》是汕尾市海丰县从2018年开始策划、打造的重点创作剧目。是一部讲好海丰故事、弘扬红色文化的经典之作。为了了解其创作过程,团队于7月20日来到了海丰县白字戏艺术传承中心。余团长分别从其剧本创作、演绎技巧等方面向我们说明缘由,他讲述道:剧本创作方面,题材的选取是为了献礼建国七十周年与百年党建;而从演绎上来看传统白字戏的演出剧目大多取材爱情、婚姻等家庭和社会现象,擅长演绎悲欢离合的儿女情,彭湃的故事海丰人家喻户晓,利用周凤来衬托彭湃的伟大视角新颖的同时和白字戏的艺术特点与演绎方式更为贴切。同时他表示该剧面世即引起轰动,关注白字戏的人也有所增加。
非遗传承离不开代代非遗传承人的努力与坚守。在非遗进校园以及公益讲堂中总是出现白字戏国家非遗传承人吴佩锦老师的身影。在采访中他提出白字戏发展首先戏剧团演员的演绎素质要提高,戏剧团的演员青黄不接是白字戏发展必须解决的难题,其次是白字戏剧本的创新,与时俱进才不会被人遗忘。最后钟静洁老师和90后白字戏演员林娜珊老师还向我们展示了一小段白字戏并进行教学。

赓续红色血脉,唱出红色故事

  7月21日团队来到了红宫红场和澎湃故居。据讲解员介绍,在革命时期,彭湃宣传革命思想遇到阻却,民众喜闻乐见的白字戏起到了枢纽的作用。彭湃专门成立了梨园公会,成员多是白字戏团的艺人。馆内还放置了《田公骂田仔》与《彭素娥》等彭湃为宣传革命思想而创作的剧本。
  7月22日,团队来到了山海影剧院观看白字戏的演出并对白字戏演员与观众进行了采访。据民间戏剧团白字戏演员施老师所言,他们平时会进行下乡表演,但是存在淡季,山海影剧院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宣传非遗的平台,基本每周都会过来表演。他表示当时代在进步,非遗文化的发展不能忘记传统文化,不能忘记家国情怀,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寻章探足,听民众之声

  团队于7月23日到7月28日间还前往汕尾市档案馆、海丰县文化馆、海丰县图书馆等地寻找文献支撑,去追寻白字戏的红色足迹,增加团队的对白字戏的了解,在海丰通过派发问卷的形式收集大众意见,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民众的简单采访了解民众对于白字戏的认知程度与建议。

  实践过程中政有所为队员感受到了实践过程的有序推进,但其中仍有不足之处。团队成员在每天实践结束后,利用吃饭时间,发表自己每天的感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团队成员范蓝岚表示当戏剧团老师们捏起戏剧手势,用着不一样的戏腔,唱出白字戏经典剧作中的一小段时,我们好像能穿越时空,看到他们站在被聚光灯照耀的舞台上,唱出这个人物的故事,白字戏不应该被人遗忘,我们一定会好好跟进工作,为非遗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23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南邮学子三下乡:红色记忆入人心,爱国精神永流传
  • 徽程学子三下乡:关爱留守,大手拉小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