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寒假社会实践|传承红色闽剧,讲好英雄故事——文学院“红韵承音”实践队于福州开展红色闽剧实践调研

发布时间:2025-01-25     阅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部署,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5年寒假,文学院传播学院、美术学院的学子们组建“红韵承音”实践队,聚焦福建省红色闽剧的传承与发展,通过翻阅文献、走访剧院、采访演员、观看戏剧、参观故居和纪念馆,了解红色闽剧的传承现状与发展瓶颈,深刻感悟革命先辈壮烈的崇高精神及红色文化丰厚的时代内涵。
为探究红色戏剧《红军1343》的文化价值,实践队于福建省人民艺术剧院采访到戏剧《红军1343》的三位主演——沈欣、南家硕和许世玚,与他们共谈剧中的英雄形象塑造及表演心得。三位演员讲述该剧如何启发观众珍惜当下、肩负使命,并由此深入到戏剧传承的重要性。成员们透过演员对角色的理解与对剧目的阐释,加深了对戏剧承载红色文化叙事模式的认识。
于福州闽剧院,实践队与国家一级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剧”市级传承人林颖老师进行访谈。提及红色现代闽剧,林颖老师坦诚表示:当下传播与宣传方式巨变,闽剧应创新渠道与方式,如借助文旅直播、低票价、演员自媒体宣传等手段吸引观众,以福州话和民俗引流;同时注重收集观众反馈,调整剧目,平衡新老观众需求,合理安排传统、新编及创新剧目比例,开展校园活动促进有效传播,扎实推进闽剧发展。
于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实践队采访到红色闽剧《烈士凌福顺》导演林蓓珑,探讨《烈士凌福顺》创作心得和推广经验。随后,实践队成员们跟随林蓓珑导演,参观她在鼓楼区实验小学开设的闽剧兴趣班,共同协助闽剧在孩子心中播下种子。随后,实践队对《烈士凌福顺》主演林宇辉进行线上采访,讨论“无名英雄”演绎的重要性。面对传承困难,他希望实践队做好示范,推广福州话和闽剧,让闽剧在年轻人中生根。
为亲身感受红色闽剧的各类英雄形象及其蕴含的红色精神,实践队对具有代表性的红色闽剧《马江魂》等开展“线上+线下”观剧活动。成员们就剧中主要红色元素、英雄人物、主要戏剧行动、戏曲的特殊表现手法及最喜爱的片段等发表看法,纷纷表示红色闽剧所传递的精神内涵时刻激励着青年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铭记先辈贡献,汲取奋进力量,坚守初心,勇担使命。
经过前期资料收集和文献整理,实践队了解到红色闽剧中大多数主角都来自福建福州当地,具有鲜明地域特征。为探究红色闽剧背后英雄故事的讲述,实践队首站来到位于福州市三坊七巷的严复故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仔细聆听严复从早年求学、留学英国,到归国后积极倡导变法维新、翻译西方经典、推动教育改革的坎坷历程,深入了解了严复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贡献。
第二站,实践队前往福州鼓楼区杨桥路参观林觉民、冰心故居。实践队成员们翻阅电子《与妻书》,通过故居内陈列的珍贵文物、历史照片和多媒体展示,看到林觉民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妻子的深情厚谊,感受冰心的伟大文学成就。随后,实践队前往林则徐祠堂(林则徐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缅怀民族英雄林则徐,感悟其爱国精神与历史贡献。成员们参观林则徐生平事迹展览,瞻仰林则徐官服塑像,深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
第三站,实践队走进林祥谦纪念馆,借助现代技术,“回到”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体悟林祥谦“宁死不屈、宁死不叛”的革命精神和工人阶级的磅礴力量。随后前往被称为“福州雨花台”的鸡角弄,从“福州鸡角弄革命先烈就义处”纪念碑出发,走过记载着数十名革命先烈事迹的展览连廊,感受革命先辈们为信仰不惜牺牲一切的崇高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红色闽剧作为福建省红色文化的一部分,值得被传承与宣扬。此次实践,“红韵承音”实践队深化了对红色闽剧的认识,坚定了以实际行动弘扬红色文化的决心,将继续探索红色文化与现代传播的结合,为传承红色闽剧、讲好英雄故事贡献青春之力。
 
作者: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来源: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持青春实践妙笔,绘盐城非遗锦卷
  • 为深入挖掘盐城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共生,2025年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 探秘非遗文化,共绘传承新篇
  • 为深入挖掘日照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共生,2025年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 东阿阿胶换新颜,乡村振兴展宏图
  •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诞生了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文化是其中一颗闪亮的明星。东阿阿胶名满天下,只要说起阿胶,人们便会想到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 寻阿胶之根,溯文化之魂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精华,在全球化进程加速和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承中华优秀传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 看商河鼓子秧歌,传千年不息精神
  • “秧歌,南宋灯宵之村田乐也。所扮有耍和尚、耍公子、打花鼓、拉花姊、田公、渔婆、装态货郎、杂沓灯术,以博观者之笑”,鼓子秧歌对于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 探寻商河鼓子秧歌,领略民俗文化魅力
  • 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宝库中,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先辈的智慧。商河鼓子秧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 非遗振兴显动力,救死扶伤医者行
  • 大国泱泱,文化无疆,非遗作为历史的见证,连接过去与未来,承载地域特色、民族情感与文化认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非遗成为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 深耕拓片非遗,激活振兴动力
  • 古老的非遗文化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拓片这一非遗瑰宝亦在其中熠熠生辉,吸引着五湖四海的目光去探寻其深邃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 非遗“活”起来 乡村“旺”起来
  • 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背景下,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为进一步了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