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红色精神是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前行的道路,凝聚奋进的力量。2025年1月23日至25日,曲阜师范大学“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实践队踏入沂水县,深入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开启了一场探寻红色精神现实价值的实践之旅,以青春笔触描绘红色沂蒙的崭新篇章。
博物馆中讲英魂: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沂水县博物馆,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红色记忆。馆前标志牌静静矗立,仿佛在诉说往昔的烽火岁月;馆内志愿服务站,是传播红色文化的前沿阵地。实践队员们主动担当起红色文化专区讲解员的重任,为参观者讲述沂蒙精神代表人物的英勇事迹。王步荣,这位被称为彭大娘的普通妇女,在国家危亡之际,展现出非凡的家国情怀。她先后送四儿一女奔赴抗日战场,在她的带动下,全村掀起“送子、妻送郞,同仇敌忾打东洋”的热潮。1945年,王步荣获鲁中模范军属称号,《鲁中大众》和《大众日报》纷纷报道她的事迹。祖秀莲,沂蒙“红嫂”的典型代表。1941年冬,日军大扫荡,八路军侦查员郭伍士身负重伤。祖秀莲发现后,不顾个人安危,将郭伍士转移到山洞,送水送饭、擦洗伤口,甚至熬鸡汤为其补养身体。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照料,郭伍士重返前线。1947年郭伍士复员后,放弃回老家山西的机会,来到沂蒙山区与祖秀莲相伴。这份跨越生死与血缘的情谊,成为沂蒙精神中军民鱼水情深的生动写照。
驿站馆中暖人心:聚焦工人需求,践行服务宗旨 离开博物馆,实践队来到沂水县工人驿站和工人体育馆,深入了解新时代下红色精神在保障工人权益、提升工人生活品质方面的体现。沂水县工人驿站,是工人的温馨港湾。这里致力于为工人解决实际问题,从物质生活的保障到精神文化的需求,都给予了细致入微的关怀。驿站为工人提供休息场所、法律援助、技能培训等服务,让工人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切实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工人体育馆内,时常有工人前来锻炼。实践队员通过采访工作人员了解到,体育馆为工人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锻炼身体的良好平台。在这里,工人们可以缓解工作压力,增强身体素质,丰富业余生活。体育锻炼不仅提升了工人的健康水平,也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体现了红色精神中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红嫂故里话传承:探寻精神回响,展望时代新篇 实践队员们还走进红嫂故里,与当地村民深入交流。近年来,红嫂故里时常有领导干部和大学生到访,这一现象表明社会对沂蒙精神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村民们热情地向队员们讲述着红嫂们的故事,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对先辈的崇敬与怀念。这些故事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红嫂故里的村民们,也在沂蒙精神的滋养下,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努力创造美好的生活。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对实践队员们而言,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在博物馆讲解中,他们传承红色基因;在驿站和体育馆调研时,他们体悟服务人民的真谛;在红嫂故里交流中,他们感受红色精神的强大感召力。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沂蒙精神在新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价值。

